□ 本报记者 谢艳
“我女婿对我比亲儿子还亲。”这是三台县北坝镇天平巷里一位86岁老人跟四邻八舍聊天时最得意的一件事儿。老人名叫肖辉定,30年前,他唯一的儿子去世了,女婿胡本应不愿让体弱多病的岳父一个人生活,毅然将他接到了自己身边精心照应,从不间断……
“父子”日子朴实又温馨
在三台县北坝镇天平巷的出租房里,记者见到了这对相依为命的“父子”。每天早上5点半左右,胡本应准时起床烧水、煮饭,端水、挤牙膏……帮着岳父洗漱,动作娴熟而温柔。
出租房面积不大,但肖辉定的卧室通风透气、宽敞明亮。一墙之隔的小房间,就是胡本应的卧室。肖辉定一脸满足地说,“人年纪一大,难免偶尔半夜三更出点毛病,想喝口水,找几片药吃又不想动,这时候喊一声或拍几下墙壁,他很快就过来了。”
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胃口不错,就着泡菜,吃掉两小碗稀饭和一个馍馍后,惬意地伸了一个懒腰,朴实又温馨。吃完早饭,胡本应还不忘帮岳父准备早饭后外出需要带的茶水。送走了岳父,胡本应也骑着三轮车出门了。
86岁的老岳父和69岁的女婿,就这样在天平巷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胡本应总是非常平静地对自己的儿女说:“不求天天鸡鸭鱼肉,只求粗茶淡饭和平安,我即将满70岁,每天还能跟你们的外公朝夕相处,一起小酌吃饭,心满意足,你们不用担心我们。”
你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胡本应老家在三台县乐安镇金家村。1968年,胡本应参军到西藏昌都服役,转业后回到乐安镇老家,并与肖辉定的女儿肖慧华结了婚。肖辉定的妻子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去世了,之后一直没有再娶。1985年,肖辉定一直多病的儿子也去世了,只剩下他一个人生活。
看着整天闷闷不乐的岳父,胡本应就对妻子说,“爸独自生活挺不容易的,我们还是把他接过来一起住吧。”
胡本应家虽不富裕,但夫妻二人都勤俭持家,日子过得虽清贫但也幸福。然而好景不长,依靠种田为生的胡本应家在连续遭遇干旱、被贼偷窃后,家庭经济开始入不敷出。胡本应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到县城里经营小餐馆。
1999年,经过几年打拼,有了一点积蓄的胡本应在北坝镇天平巷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将儿女和岳父一起接到县城生活。然而就在胡本应、肖慧华夫妇儿女成家立业,一家人苦尽甘来的时候,肖慧华不幸患了癌症,胡本应花光了所有积蓄,仍无力回天,妻子肖慧华在2009年底医治无效去世。
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肖辉定几度崩溃,看着比自己更痛苦的女婿,他心如刀绞,不想再给苦命的女婿添麻烦了。老人在思索良久后,向胡本应提出“回老家生活”的想法。胡本应抬起头,来不及擦干眼泪,“爸,慧华不在了,我更应该好好照顾你,你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相互陪伴的晚年很幸福
妻子不在了,胡本应无法再经营小餐馆。为了不拖累在外打工的儿女,他开始收购废品贴补家用。而肖辉定也没闲着,他每天一大早就到附近农贸市场上去转悠,遇到价格合适的水果、蔬菜,就会批发一些到街上去卖,赚点差价。“我岳父虽挣钱但从不攒钱,只要他身上有点钱,家里缺啥,他都会买回家。”父子俩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我每天走街串巷地收废品,心里唯一的牵挂就是我岳父,一回家他就会给我按按背、捶捶腰,心里暖暖的,我会一直陪着他,他也会一直陪着我。”
转眼间,已跟女婿一起生活了30年,“我晚年能有他陪伴,这辈子真的很值。”看着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进厨房做饭的女婿,肖辉定一脸幸福。
新闻推荐
暑期,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到留守学生之家做辅导(资料图片)□王美琼刘玉明近年来,三台县探索科学的育人之路,逐步形成了教育、公安、司法、民政、文化管理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全方位共...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