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伟正在看西红柿长势(资料图片)
□佐霞 本报记者 安峥 文/图
初秋的潼川镇解放村田园里,各色花儿们争奇斗艳,各种瓜果斗强好胜,一片热闹景象。其实,撒欢的不止是这些瓜果豆角,还有不少从邻近镇乡,从成都、绵阳等地慕名而来的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县城近郊,不搞点农家特色,不搞乡村旅游开发,不在产业上创新,农民要致富要增收,就会变得很难。”身兼投资人、解放村村支部书记双重身份的刘世伟,望着山沟下已初具雏形的生态特色农业和旅游观光产业相结合的现代绿色家园,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奇是创新的原动力
“十里荷塘”的美名在当地早已传开,金字闪闪的“绵阳最美乡村”的荣誉,也被解放村捧回来了,如今又推出了“采摘体验园”,再接下来,刘世伟给游客们准备的还有“现实版的QQ农场”、“亲子乡村游”、“城乡孩子变形计”……这一个个颇具新意的点子,将在人们的眼中一一成为真实。小山沟则有可能因为这些“点子”而成为“聚宝盆”,当地的农民则是最大受益人。“你怎么会想到这些?”记者问刘世伟。“创业会使你不停地思考,会使你用创新的思维去做每一件事。因为要成功,你就必须先人一步,必须创新。”他答道。
刘世伟是三台县潼川镇禾加办事处解放村人。1993年,高中毕业的刘世伟想去当兵,但却未能如愿。同年底,却获知县劳动局代中介机构正招聘海员出国打工,由海员想到海军,这让年仅18岁的刘世伟热血沸腾。1994年4月,刘世伟出海打工,主要从事海上渔业。海上工作3年,他先后去过新加坡、西班牙等10几个国家。每天的风吹日晒、浪打潮涌,练就了刘世伟坚毅的个性。正是那一段辛苦的历程,让他在以后的创业路上,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能从容面对。
创新改变人生轨迹
回到三台后,刘世伟瞄准时机,开过咖啡馆、酒吧。期间,还涉足餐饮业,开办“百家肥肠米粉”和“九指羊肉汤锅”店。当时羊肉价格便宜,2元钱的收购价,许多农民都不愿意养,收购很困难。经过反复思考,刘世伟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成立羊产业公司,实现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认准了路,他一方面招募养殖技术人才,一方面培植种羊繁殖基地,并主动与养殖户挂钩,跑书店、找畜牧专家请教。2005年,刘世伟建起了“四川相和畜禽养殖开发有限公司”,他养殖的羊不仅满足了自己羊肉汤锅的需要,而且还远销海南、广东等沿海城市。仅三年时间,公司产值便过了亿。
心怀感恩回报家乡
“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寻找一个项目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变为尽可能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需要创新,需要冒险。”在刘世伟看来,名誉和财富对于他已经无所谓了。相应的,随着个人财富的增加,给刘世伟带来的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的增长。
三台是农业大县,但三台几乎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特色农产品礼品。200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刘世伟成立了三台县梓锦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和三台县梓锦农产品流动专业合作社,致力开发梓州旅游特色农产品。公司成功整合了县域内的特色农产品,打造出了三台特色农产品品牌——“梓州六锦”,成为了三台对外开放的地方名片,拓展了本县农产品销售市场,提升了农产品价值,增加了加工者和农户的经济效益。“在发展好解放村,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我还想要筹划组建一个高端农产品超市。在这家超市的背后,整合的是1000个专业合作社和相应的精加工企业,同时强力打造生态特色农业与旅游观光产业紧密融合的现代绿色家园。”刘世伟信心满满地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谢忠华记者苏东华)昨(21)日是重阳节,记者探访了三台县芦溪镇敬老院,老人们说:“重阳节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在这里的晚年生活很幸福!”昨日,记者在芦溪镇敬老院看到,当地开展了敬老孝亲宣传月暨...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