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要不是来社区报到服务的党员,我住院缺钱和妹妹上学的经济困难不会这么快得到解决,享受低保、医保补助、廉租房的优惠政策落实也不会这么快!”6月28日,涪城区御营社区的残疾人贾国健向记者说出心里话。
这是绵阳市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事例。今年以来,市委突出重在服务、贵在为民、乐在群众,创新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服务水平和服务机制,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到实处。全市1.1万个基层党组织、30万名党员积极行动,公开承诺72.1万项,联系服务10.9万户37.4万群众,积极践诺,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在发展、民生、和谐上急盼的热难点事,让群众得到实惠。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既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又是市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服务能力“弱化”、服务资源“空化”、服务机制“虚化”等不良现象,年初,市委决定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力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结合实际,全市从基层党建急需解决的一些重点问题出发,在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服务水平和服务机制上寻求突破。在提升服务平台上,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合理确定了“两新”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隶属关系,探索以街道“大工委制”、社区“大党委制”和“兼职委员”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新机制;构建全方位网格化服务体系,不留死角。
在提升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上,市委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思想教育活动、以“下基层转作风办实事”为主题的机关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活动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示范城”创建活动,抓好“千名干部进社区”、新一轮“挂包帮”、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工作,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行动、承诺践诺,攻克了秸秆禁烧、小流域水环境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一大批重点难点任务。全市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组建区域化大党委,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加强“园区党建”工作,助推园区、产业、生产大发展。在解民忧上,党员干部进百家门、访百家人、排百家忧、解百家难,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结穷亲、交朋友、拜老师;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千名干部进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百名专家下农村、百部课件送农村,带去更多服务。全市建起一支2.3万人的群众事务代理队伍,已代群众办事13.5万件。全市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普遍开展公开服务标准、佩戴党徽、公示服务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接受领导、党员、群众的评议,激发对标定位、夺旗争星热情。
在创新服务机制上,构建服务保障和奖优罚劣的服务考评体系。科学设计服务考评体系,简便实用,易操作,开展多元严格考评,综合运用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年度考核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盐亭县在“两上两下”活动中,局长下农村当书记、干部下基层转作风,接受群众测评、定等级。同时,全市开展党内关爱活动,建立帮扶机制、专项帮扶基金,让困难党员感受党的温暖。
(本报记者 任小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险峰编者按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携手共促发展》专栏,报道绵阳市各级支持驻绵部队建设和驻绵部队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做法。...
盐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