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紫山药产业园务工
本报讯(记者 黄小芹 文/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盐亭黄溪乡金禄村把产业发展作为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建立起“一个基层党组织主导、一个合作社依托、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名党干部联系”,帮带“一个贫困户”脱贫致富的“4+1”产业扶贫模式,拓宽脱贫路,实现了***与产业发展相互支撑、互为推手,通过产业“造血”拔穷根。
山多水少、基础落后、缺乏支柱产业……这是贫困户占了四分之一的黄溪乡金禄村的真实写照。过去,想要改变这一面貌,村里人没少折腾,可最后都不了了之。从去年开始,在盐亭县农办和乡党委的支持下,通过借助紫山药产业项目的实施,村里终于有了起色。
时下正是紫山药生长的黄金时期,锄草、去空芽等一系列后期管理对保证主苗营养和水分显得格外重要。在长势喜人的山药地里,农技人员正向大家传授操作经验:“主要是把多余的剩芽子、剩藤子去掉,剩下主藤,这样才能保障所有的营养都集中在那一株上。”
村民黄国吉告诉记者,当初听说要帮助像他这样的贫困户搞产业,自己是头一个举手赞成。因为只需带上土地,就能零租金入股合作社,还能免费学技术,效益也长远,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我的土地流转出去2.2亩,我和老伴都在这里打工,不仅在家门口挣钱,还把家里照看到了。现在有了效益,我们自己也要努力,把紫山药种植搞好。”黄国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到年底,2亩多地分红能拿到5000多元,平常在合作社务工管理能有6000多元,收入大增。
如今,以“零租金”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搞紫山药产业的建档贫困户,在该村已经实现了全覆盖。金禄村紫山药脱贫产业园,共种植紫山药60亩,带动全村贫困户31户103人。凭着誓要斩断“穷根”、摘掉“穷帽”的干劲,村里还启动实施了最后4.5公里水泥路入户项目,大家伙也谋划着要怎样做响紫山药品牌。因为,这一切直接关系着“钱袋子”。“下一步,我们就想把这个产业的品牌搞好、市场路子拓宽,把这个产业脱贫的路子走好。”金禄村党支部书记黄映说,全村正鼓足干劲谋发展,让更多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分享红利、脱贫奔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舒小波凭借引进良种獭兔,江油市建立了獭兔科普示范基地,并由此拓展毛皮、兔肉深加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獭兔产业链,如今,獭兔养殖已成为一方支柱产业。依托科技做大产业,江油...
盐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