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家什龙”流传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凡有巴人活动的地方都有这样的民俗表演。据称,“家什龙”表演早期主要是劳动人民在庆丰收或重大节日期间的一项民俗表演。后来逐步演变为一种传统文化。“家什龙”的龙头主要用长筒形或三角形的簸箕、背小孩的背篼或扇子等制作而成。龙的角、眼睛和胡须大多采用玉米、茄子和玉米须子等做成。舞龙者的步伐主要有醉步、跑跳步和云步等。其中,醉步主要展示劳动者喝酒后步态蹒跚的模样,逗人发笑。舞龙者通过盘龙、逗龙、二龙戏珠等动作,展现嬉戏打闹的场面。表演方式粗犷豪放,展现了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
目前,“家什龙”这项民俗文化已濒临灭绝,阆中市文化馆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考察名录,今后将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新闻推荐
新年伊始,驻村“第一书记”们便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第一线,访民情、订方案、兴产业———●邓斌2月14日,开班第一天,阆中市林业局干部刘洋就来到该市思依镇大益湾村,他要和村组干部准备春耕生产的...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