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 王林均
“黄主任,这么热的天,快来歇一歇。”8月22日,南部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院办主任黄芝蔚一到该院帮扶的丘垭乡民主村,就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驻村帮扶一年多,民主村建起了脱贫奔康种植和养殖产业园,让村民在脱贫奔康的大道上越走越顺畅。
吃住山村 一心只为最初诺言
2016年1月,遭遇车祸还不到3个月,黄芝蔚被分派了一项新任务———到距离县城140公里的民主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当时我还处在康复期,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黄芝蔚说,医生告诫他要注意休息和营养,“但扶贫工作等不起啊。”做通家人工作后,黄芝蔚自带钢丝床,自备锅碗瓢盆,与另外2名帮扶干部吃住在村委会一间没有窗户的办公室里。
民主村地处升钟库区,山高、路窄、弯急。为了便于入户开展工作,黄芝蔚和同事们只能用摩托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2016年7月8日下午,黄芝蔚骑着摩托车载着一名同事走访贫困户。下陡坡时,由于操作不慎,他和同事连人带车摔在4米高的坎下荆棘丛中,摩托车就压在他们身上,导致黄芝蔚胸部软组织受伤,额头被划了一道3厘米深、4厘米长的伤口。
“从荆棘丛中爬起来,满身的灰尘和血迹,当时真想大哭一场。”黄芝蔚说,冷静下来后,想起自己接受这项任务的初心:“不脱贫不脱钩”,他又鼓起了勇气。回县城简单处理了伤口后,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回到民主村,和干部群众一道,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
真心为民 辛勤付出受到群众认可
民主村93岁村民刘国义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摔断了腿,由于女儿远嫁他乡,老人的生活非常困难。
了解到老人的实际情况后,只要一有空,黄芝蔚就会到刘国义家去看看,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还组织施工队将老人的住所进行了改造。
民主村老年人较多,黄芝蔚三天两头便会和帮扶干部到老人们的家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黄芝蔚和帮扶干部们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爱戴。见他们每天都在村上吃住,贫困群众刘永甫隔三差五就会将自家的蔬菜送到村委会,执意要他们收下。
在得到民主村群众认可的同时,黄芝蔚却对家人充满了愧疚,尽管每次往返民主村时都会从老家门口经过,但他还是没有机会在母亲80岁生日时当面向老人道一声祝福;当远在北京求学的女儿遇到困难甚至被病痛折磨时,他也只能在电话中安慰女儿。
发展产业 要让群众物质精神双丰收
一株株海椒树上长满了青红相间的海椒,一个个新建的大棚里到处都是鸡鸣的声音。当天上午,记者跟随黄芝蔚走进该村脱贫奔康种植和养殖产业园时,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再过1个月,第一批鸡就要出栏了,至少可以收入50万元。”正在大棚里投放饲料的该村贫困群众刘德汉告诉记者,这6个大棚是今年3月建成的,作为股东,他家每年至少分红1500元,每个月还能在园区打工获得2000元工资。
“多亏了黄主任他们哟。”刘德汉紧紧地握着黄芝蔚的手,不停地向他道谢。
“投资40万元建成6个大棚养鸡,只是我们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部分。”黄芝蔚介绍说,在他的争取和组织下,1年多时间里,该县人民医院拨付资金50万元,先后建成养鸡棚6个,首批养鸡4万只,引导村民种植花椒1.5万余株、海椒100亩,并通过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方式,带领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
“100亩海椒今年就能见效,1.5万余株花椒基本成活,明年就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看到1年多时间来辛勤付出见到了成效,黄芝蔚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黄主任的到来,给村民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收,还有精神上的丰收。”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林介绍,1年多时间来,黄芝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还通过村广播、坝坝会等方式开展法纪教育、感恩教育、习惯教育、风气教育和自尊教育,让文明新风在民主村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张枥李果曹伯同近年来,南部县坚持“扶贫先扶志”的理念,突出抓好“四好”星级示范户评选,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法纪教育、习惯教育、风气教育和自尊教育“五大教育”,让贫困群众从“被动等扶贫”...
南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