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南部新闻 > 正文

篾匠雍文禄: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来源:南充日报 2019-03-13 03:25   https://www.yybnet.net/

●李果 王林均 高林阳

南部乡村盛产慈竹。慈竹干长而有韧性,当地农户便以慈竹为原材料,编制各种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擅长竹编技术的人被称为篾匠。在该县太华乡枷担湾村,古稀之年的篾匠雍文禄依然坚守着这一传统技艺,并希望将其发扬光大。

变戏法一般 慈竹变成生活用品

今年71岁的雍文禄是太华乡枷担湾村农民。对于当地随处可见的慈竹,他再熟悉不过了。

“自打记事起,我就经常看到家人用慈竹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有时候是父母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有时候则是专门请篾匠制作背篼、簸箕、晒垫等劳动工具。”看篾匠像变戏法一样将一根根慈竹变成一件件生活用品,是雍文禄小时候的一大乐事。

长大后,雍文禄也尝试着用慈竹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提上自己编的竹篮子,背上自己编的竹背篓,特别有成就感。”

后来,雍文禄当上了村干部,既要干家中的农活儿,又要忙村里的事务,只好“荒废”了这门手艺。

变废为宝 废弃打包带成了工艺品

2001年,雍文禄不再担任村干部后,空闲时间多了,又重新拾起这门技艺,用慈竹编背篓、篮子等用品。

相竹、破裁、编制……雍文禄成为专业篾匠。“相竹就是选竹子,要注重竹子的坚硬程度和韧性强度。破裁则是根据需要将慈竹用篾刀裁成长短粗细不一的材料,这些程序和最后的编制都同等重要,这些都是技术活儿哟。”谈到竹编心得,雍文禄颇感自豪。

但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竹编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逐渐过时,雍文禄也随子女们搬到县城居住。

“人虽然进了城,但心里却始终放不下自己摸了大半辈子的竹子。”由于不适应县城的生活,也放不下乡下那些郁郁葱葱的慈竹,雍文禄一度想搬回农村居住,重操旧业,直到一次意外的际遇。

“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一天我在街边看见人们随意丢弃的塑料打包带,觉得扔了可惜,便捡了起来,看有没有啥用。”雍文禄说,他发现这些塑料打包带和竹篾非常相似,于是就将其编成背篓和菜篮子等工艺品送给亲朋好友。这一编,便一发不可收拾。

保护传承 竹编技艺入列非遗名录

3月11日上午,笔者在雍文禄家的客厅里看到,一个个用塑料打包带编制成的鸡、鸭、龙、蛇、大象等动物模型栩栩如生。

“编这些动物可比编织背篓、菜篮子的难度大多了。”雍文禄说,10多年前,他到成都旅游,发现一景点内有艺人用棕树叶制作螳螂、仙鹤等工艺品售卖。受到启发后,他便尝试用塑料打包带编制动物模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儿。”雍文禄说,要想将塑料打包带制作成为小巧玲珑的动物模型,要先构思,还要将塑料打包带裁剪成为或细如发丝、或小如米粒的形状。“有时编一个小动物要花费一整天时间,这可比用竹篾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麻烦多了。既要细心,又要有耐心。”

“原本想把这门手艺传授于人,但由于工序复杂、经济效益不高等原因,很少有人愿意学。”想到自己热爱的传统手艺逐渐遇冷,雍文禄惋惜不已。

令雍文禄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该县对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他的竹编和彩编工艺品被该县文化馆收藏,竹编和彩编技艺也被列入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闻推荐

赶订单抓生产 奋力冲刺“开门红”

本报讯(白刚)3月5日,笔者在位于南部县河东工业园的四川立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篾匠雍文禄: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