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营山新闻 > 正文

张兴碧:从贫困户到脱贫示范户

来源:南充晚报 2019-01-07 01:55   https://www.yybnet.net/

人 物 档 案

张兴碧,64岁,营山县四喜乡老街村人。2014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指引下,通过自力更生, 发展养殖种植业,最终实现脱贫。2018年,实现年收入8万多元。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

1月4日,天蒙蒙亮,营山县四喜乡老街村笼罩在一片薄雾中。我像以前一样,早早起床,在房前屋后忙活起来,几十年都这样,只是如今的生活更有盼头。

我叫张兴碧,今年64岁,老伴叫侯良奇,今年65岁。我们夫妻二人体弱多病,儿子侯建林患有先天智力残疾, 我们已照顾他43年了。 原本期望在外务工的女婿能够多帮衬一下家里, 没想到他遭受严重的工伤,再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整个家庭生活得越来越困难。

我一辈子都在农村, 原本不指望大富大贵,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就算日子过得清贫也无所谓。2014年,老街村进行精准识别,在村民代表大会的评议下,我们一家被推选为贫困户。 我其实并不愿意戴上贫困户的“帽子”,但是全村人都晓得我家的实际情况, 村干部也说我家的“老大难”问题必须解决。

帮扶过程中, 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经常到我家来宣讲扶贫政策, 听取我的发展意愿,就这样,我被推着走上了脱贫之路。 我暗下决心, 一定要发展自己的产业, 在国家好政策的指引下, 只要勤劳苦干,生活就一定可以好起来,一定能摘下贫困的“帽子”。

听说帮扶单位营山县人大常委会拿出一部分资金鼓励产业发展能手, 我和老伴深受鼓舞, 决定把传统的种植养殖业搞起来,先后种植水稻10多亩、养牛养猪各2头。2016年底, 我们一家获得最高奖金1000元,被评为村里的“自强不息”脱贫示范户。

以前种水稻,最多一两亩,肩挑背扛,吃上新大米,要经历很多苦。而现在,耕地有微耕机,打谷子有外地来的联合收割机,卖稻谷时,商贩直接将车开到家门口,基本上都是机械化作业,省事多了。

只有勤劳才能致富。这两年,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继续扩大种植养殖业,种了20亩水稻、10亩花生玉米、5亩西瓜,养牛4头、猪2头、鸡鸭鹅50多只。我算了下,2018年的收入有8万多元。

变化的不只是经济收入。 我家的房屋原本是C级危房,通过改造,不但住起来安心多了,而且水电网全通。有了国家政策的帮扶,生活终于看见了希望。

我的老伴常年患病, 前不久在县城看病住院花了5000多元,通过医保报销后自己给了不到500元。要是在以前,哪敢住医院哟。我们一家七口人,政府统一为我们代缴了医疗保险、补充保险,有了这份保障,今后的生活不愁了。

小家庭的变化得益于老街村这个大家庭的变化。其实,不只我家变化大,这两年,老街村很多贫困户都在政府和干部的帮扶下脱了贫。老街村不仅将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户,还解决了百姓吃水和住房问题。如今,村里建起了脱贫奔康产业园,我也以产业扶持资金入了股, 享受年底分红。同时,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创业,建起养殖场、蔬菜种植基地。老街村真是一天一个样,发展越来越好。

以前,我总是感叹命运不公,而如今我也光荣脱贫,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我明白,幸福生活除了靠自己,还离不开党和的政府的帮扶,离不开帮扶干部的鼓励。我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像别人帮助我一样,帮助还没有脱贫的人。我想和大家一样,继续努力奋进,争取早日奔小康。张兴碧 口述记者 杨晓江 邓斐 整理/图

新闻推荐

文艺下乡 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邓斐)12月13日下午,民盟四川省委送文化下基层文艺演出走进营山县绿水镇锁口村,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一场文化盛宴。当...

营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营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兴碧:从贫困户到脱贫示范户)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