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超光/文 本报通讯员 岳 明/图
8月17日,青海玉树。“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在这里进行首届决赛。来自青海、上海、广西等涉外文化机构,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5国外交外事机构,中国与东盟6国10所高等院校共同拉开对决大幕。
柬埔寨驻西安总领事馆总领事辉比威、缅甸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昂哥代表湄公河5国分别致辞之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6国的青年代表共同宣读了《澜湄青年合作宣言》,倡议6国青年成立澜湄青年创新创业同盟,携手并肩、共担使命,聚焦问题、聚焦创新、聚焦行动、聚焦合作,把对澜湄合作发展的责任转化为创新创业行动。
1 “纸上谈兵”不如付诸行动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汇入南海。作为6国共同的母亲河,她不仅哺育滋养着亿万人民,更见证着“国相交、民相亲”的历史进程。近年来,湄公河流域的保护、治理和开发逐渐引起各国的共同关注与重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实施,为流域各国团结协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坚强支撑。
2015年7月,“澜沧江-湄公河之约”国际大学生夏令营在玉树举办,来自中国与东盟6国的官员、学者和学生代表70余人汇聚一堂,共商流域发展问题,同探流域治理良策。
然而,“纸上谈兵”百般好,不如付诸实践有意义。夏令营结束后,主办机构各方认真总结,一致决定提高该项目的内涵和质量,立足长远,打造出一个活动品牌。
今年1月,“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国际组委会在广西南宁举办首次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建立了项目运行发展架构,成立了项目管理委员会、国际专家委员会及创业导师团,确定并发布了2016年的赛事议题。
2 创新创意为了孵化创业
根据大赛国际组委会首次会议发布的赛事议题,各国选手们聚焦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中水与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灌溉、森林保护、污水处理等具体问题想办法、出作品。
“利用香蕉树处理社区污水”,这是老挝国力大学参赛团队的创意。在今年3月的初赛阶段,他们从26件作品的创意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流域6国10所高校晋级决赛的14支队伍之一。他们与其他39名选手来到玉树后,将成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接受现场答辩挑战,最终评选产生“最有创意团队”和“最有价值问题”。
“湄公河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国际河流,具有流域面积广、出海口多、水资源丰富的流域特点。同时,上、下游环境生态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巨大,这是湄公河流域的现实情况。”大赛专家团队成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陈康令博士表示:“6国青年参赛团队的作品,都体现着对流域水环境问题的敏锐观察与创新思考。”
在决赛中,6国选手不能再以初赛队伍的阵容参与,而是“打乱”重新组成跨国队伍,每6人一组,并抽签获取两个来自初赛的孵化方案,在为期4天的决赛中开展创意比拼。最后,评审团将根据孵化方案的质量和跨国队伍的表现,评选出“最佳跨国团队”和“最佳孵化方案”两个奖项。“最佳孵化方案”将获得组委会创业导师团提供的1万元创业方案孵化资助。
一边是如火如荼的创意对决,一边是紧锣密鼓的商讨,大赛国际组委会会议与专家委员会会议同期召开。国际组委会决定,将于2017年1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第一届创业训练营和第二届决赛,将于2017年7-8月在青海玉树举行第二届创业训练营。第二届赛事主题建议为“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第一届创业训练营与第二届决赛同时举行,助力创新创业方案迈出“从设想到行动”的第一步。组委会将安排与创新创业项目有关的学科专家、行业企业家,组成专业团队,对青年团队进行专业辅导、寻找风险投资,孵化创新创业项目。
3 多方合作共构合作机制
澜湄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发起于青海玉树,得到了环保部、教育部、团中央的肯定。由于青海、上海、广西三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6国专家学者倾注入的大量学术力量,以及湄公河5国政府、高校的积极参与,澜湄流域治理与发展的内涵,得以从夏令营提升到青年创新设计大赛,项目不断发展,伙伴不断增加。该项目的定位、设计、运营和模式创新,为流域内的国际合作树立了良好范例,将可望提升流域治理水平,促进地区良性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高雄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不仅是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战略、周边外交和南南合作的重要内容,更是流域各国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问题,必须依靠各国政府密切配合,各国专家献计献策,以及各国青年共同参与。
今年3月份,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中国海南三亚召开。澜湄合作机制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的有益补充,将进一步深化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6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促进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区域一体化进程。
广西并非澜湄流域流经地,为什么要参与其中?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赵克说:广西肩负的使命,已经不仅是一地一域的发展,而是“三大定位”的国家战略。这要求我们与西南、中南地区,与东盟各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有机衔接,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深化与各方的交流合作,尤其要深入开展以面向东盟国家为重点的国际教育交流,着力打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新高地。
赵克认为,如果说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对接世界的前沿,那么广西就要成为中国与湄公河各国合作的重要窗口。多年来,广西主动加强与东盟各国青年的交流,目前已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青年交流基地。广西、上海、青海三地的合作,将形成优势叠加,在澜湄合作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不吐不快余静据《南国早报》报道,8月14日晚上,因为有车主未事先到收费室交停车费就离场以及有车辆在出口处抛锚,导致南宁东站南广场地下停车场出口出现长时间上百辆车堵塞。类似的事情在该停车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