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人口为66.7万人,约占内江全市总人口的15.7%,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13%的平均水平。”日前,记者从内江市老龄办获悉,由于年轻人的外出务工,该市空巢老人或祖孙家庭现象比较严重,空巢老人已达21万,呈现高龄化和空巢化特征。
探索养老新模式,让老有所养,对于内江来说,压力很大。
机构供养代养、社区日间照料、社会化居家养老……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内江积极探索多种养老模式,让空巢老人更温暖。
□田映丽 本报记者 张明海
政府买单 机构供养覆盖城乡
10月23日,位于隆昌县的内江市第一福利院内,300多名老人正在进行庆祝重阳节的游园活动。“钓鱼”、扔飞镖、套圈、猜谜,老人们玩得不亦乐乎。
“中了中了,我钓到‘鱼\’了……”83岁的李明鑫老人高兴得手舞足蹈,提着塑料泡沫代替的“鱼”,老人喜滋滋地领到了橘子、牙膏、牙刷等贴心小礼品。
李明鑫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安家立业,他已在这里生活了3年多的时间。老人的房间干净整洁,有电视、冰箱等家电,还有24小时热水供应的独立卫生间。老人自己买了一台微波炉,阳台上种满了老人喜爱的花花草草。
“跟家里没有什么区别,衣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洗,没事喜欢到阅览室看书,写字绘画,生活很惬意。”老人说。
作为内江市机构供养的一个缩影,内江市第一福利院能够容纳400人,目前院内供养三县两区城镇“三无”人员160多名。目前内江已经建立包括农村敬老院在内的覆盖城乡的养老体系,全市机构供养老人1.5万多人。
通过合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内江市第一福利院还根据护理难度的不同,收取840元—1150元不等的费用,对有需求的老人进行机构代养。“利用现有资源让社会上有需求的老人得到护理,同时也以此增加福利院收入改善老人生活条件。”内江市第一福利院院长付家才说。
依托社区 建立日间照料中心
“许多老人不希望离家,普遍不愿去政府公益性养老院、社会化养老院等专业养老机构,而依托社区建立的日间照料中心在家养老。”内江市民政局救助科工作人员肖荣告诉记者,目前内江已经探索建设了6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在内江市东兴区凤凰社区,居住着3000多失地农转非居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536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8%,为满足社区空巢、孤寡、“三无”老人日常基本生活服务要求,今年年初,凤凰社区成立了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走进200多平方米的中心,活动室、厨房、餐厅、男女休息室、心理疏导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在活动室内,陈世仙老人正和老姐妹们打麻将。老人笑着说:“我们都是在这里混时间耍,多动脑筋也不会得老年痴呆。”
享受的是空调,喝的是矿泉水,不打麻将的老人也喜欢聚在这里摆龙门阵、看电视。
“老年人最怕孤独,为他们创造条件,多组织一些活动,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心理安慰。”凤凰社区党支部书记熊世华认为,社区日间照料最大的好处在于既能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生活,过自己习惯了的日子,又能满足他们对于家庭温暖和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开通热线 提供社会化服务
10月24日,内江市首个“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启动,并依托该平台成立了“内江市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这标志着内江居家养老全新模式开启。
“90%的老人通过社会化居家养老正是我们探索的方向,也是未来养老事业发展的方向。”内江市居家养老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崔雪文说。“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是通过为老年人提供一部集移动通讯、一键呼叫和定位技术为一体的多种智能手机终端,以社区为依托,以热线电话和网络救助为平台,对全市社会服务资源进行整合、统一协调,实现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的帮助。
就在“12349”热线开通的当天,家住在市中区壕子口街道的罗世群老人第一个打进了服务热线,今年69岁的罗世群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视力模糊,最近家里的天然气灶总是打不燃,煮饭都成了一个麻烦事。一个电话,不到十分钟,附近的维修师傅小王就敲响了罗世群家里的大门。“没想到太便利了,以后我也不用到处去找了,只需这一个电话,什么都能搞定。”
除了上门维修服务之外,服务热线还可让老人得到紧急救助、信息管理、家政服务、折扣订餐、会员购药、电话购物等一系列“服务到家”的为老服务。
新闻推荐
经隆昌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隆昌县市政园林管理所实施白塔路道路改造工程,现诚邀符合资格条件的投资人参与本项目投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项目概况1、项目招商人:隆昌县市政园林管理所2、项目名称...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