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才紧缺
2月22日,隆昌“春风行动”专项招聘会现场,返乡农民工黄明贵凭借自己在沿海打工积累的技术经验,顺利签下了旺旺集团提供的叉车司机一职。这让旺旺集团现场招聘人员喜出望外。
今年,旺旺集团技术岗位需求是20个,然而当天包括黄明贵在内总共才只有5个人报名。
像这样的情况,在内江市人才市场上并不少见——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节后内江市人才供需关系最为重要的特征。内江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负责人李奕说,目前内江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至少在3万人以上。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缺口?又该如何弥补这3万多人的缺口?为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田映丽 本报记者 张明海
技术人才最为紧缺
在2月22日隆昌县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机械汽配、食品医药、服装纺织、玻璃制品等展台,挤满了前来求职、找工作的人。记者了解到,当日,宁江山川、旺旺集团等150家用人单位投放了机械、电子等各类工种40多个、用工岗位4000多个,共有6000多人入场应聘求职。
进场应聘的农民工增多的情况,在内江市人力资源市场也表现很明显。东兴区平坦乡晒鱼村十组的谢定成,有长达16年的务工史。“在外面闯荡了这么多年,现在就只想离家近点。”
尽管返乡农民工开始增多,纷纷将就业的方向放在了家门口,但是技术人才短缺仍然是最大的问题。“招聘普通工人的情况稍微好点,但是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却非常难求。”早早就来到现场的天视车镜公司招聘人员陈丽说。
记者从内江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内江市各类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在11万人左右,而专业人才缺口至少在3万人以上。
深层对接仍需加强
为何内江市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这么大的缺口?
“主要原因在于内江近年来发展势头的迅猛,对于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更加旺盛。”李奕分析说。2012年,内江市打响“引进央企、外企、民企”的“三大战役”,一大批企业入驻,一大批项目落地开花——美国惠普、韩国SK、中建材、万达集团等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内江。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一批已经先期入驻的企业开始扩能扩产。“今年我们公司将要扩4条生产线和一个车间,其实需要远远不止30人。”陈丽告诉记者。同样,旺旺集团也是由于新增了生产线,紧急需要招进200名工人,其中在机械、食品、化工等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需求就有20个。
“在外打工久了,都想回家乡工作,其实在外务工人员中并不缺少技术工。”在黄明贵看来,除了工资待遇差别明显的原因外,还存在劳资双方深层的对接没有跟上的问题。“务工者一方面想回来,另一方面却对家乡的工资待遇信心不足。”内江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内江普工薪资待遇基本上赶上了沿海城市水平,月平均工资2000元以内。然而,技术工人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比沿海城市还有1000至1500元的差距。但就消费水平来讲,性价比显得也不是特别低。
强化就业技能培训
如何解决现在3万多技术工缺口的问题,同时为下一步可以预见的更为紧迫的市场需求做好准备?“要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吸引返乡农民工回乡就业。”隆昌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程之初说,一方面注意引导求职者返乡就业,帮助其分析内地与沿海工资距离在减小,减少了往返车费,同时还能照顾家庭;另一方面指导企业提高工资待遇和提高其它福利。
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这方面,在前来求职的农民工中也有着这样积极的愿望。“在广州打工七八年,文化不高,什么都干。”现场求职的东兴区椑木镇互助村村民肖波说,他去年成家之后,就希望在内江本地找一份既能保证生活开支,又能学到专业技能的工作。
在这方面,相关部门的一系列计划也在积极酝酿之中。在内江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记者见到的一份培训计划:2013年,内江市将对1.4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焊工、钳工等技能培训,同时将通过企业在岗培训9500人,针对具有内江特色劳务品牌的“甜城妹子”、“甜城建工”等培训1550人。
新闻推荐
“目前已完成初期70个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剩下的正在积极推进。”4月7日,隆昌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村镇股办公室,规划师李英正忙着筹划今年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工作。自2012年隆昌县加快推进城镇化以来...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