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内江市存贷款双双实现“开门红”,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截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大关,达1018.59亿元,同比增长29.12%,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位;各项贷款余额457.54亿元,同比增长36.94%,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位。
今年以来,内江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围绕“创新金融服务,拓展融资渠道,防控金融风险,做强金融产业”的金融工作思路,注重存贷款的合理均衡增长,在确保重点项目信贷支持的基础上着力引导信贷向中小微企业、“三农”、县域、民生等社会薄弱环节倾斜,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本报记者 田映丽 黄传玖
金融支持地方经济 看贷款投放:
送贷下乡服务三农
从数据不难看出,今年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全市涉农贷款新增27.53亿元,同比增长46%,“三农”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当前,甜城大地呈现一片春耕生产的繁忙景象,在田间地头随处可以看到农民劳作的场景。在隆昌县胡家镇,蔬菜种植大户胡发正在大棚里忙碌着,去年他在当地信用社贷款13万元建起了蔬菜大棚。扩大了种植规模后,胡发准备大干一番,却遭遇干旱,信用社又及时将7万元的抗旱资金送到了地头。
今年,内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地方经济方式,内江农村信用社利用网点在乡镇分布多的优势,同时开展“送贷下乡”活动,信贷员走进农村生产第一线。
省信用联社内江办事处副主任兰萍告诉记者:“一季度新增涉农贷款10.19亿元,余额达到110.72亿元,占贷款余额的83.24%,体现了农村信用社以农为本的宗旨,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加强与当地政府协作,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切实发挥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优势,帮助农户建设美好家园,开辟优势产业,落实各项信贷扶持政策,重点是加强对优质肉猪专业村、水果专业村、蔬菜专业村、水产专业村扶持。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以猪业、渔业、禽业、蚕桑业、果业、粮油业等产业为支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1~3月份,内江市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25.14亿元,同比增长37.98%,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内江市还正在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设。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问题就在于它的信用体系无法评定。”内江市金融办副主任黄耿说,很多中小微企业财务资料管理并不规范,银行在对其进行判定时,无法确定该企业是否是优质企业,因而无法实施贷款。
中国银行内江分行行长陈诗国对此深有感触,“通过金融机构去了解企业相关情况很不全面,且难度非常大。”
“通过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金融机构能够了解企业真实的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让真正有潜力的企业得到金融扶持。”黄耿说。
全力支持地方项目建设
4月12日,内江市先行启动成渝高铁内江站的站前道路工程建设。
4月14日,白马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机组建成投入运行。
内江市各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发展势头良好,少不了银行这把“火”。
一季度,仅中国银行内江分行就对内江市重点项目授信余额25.09亿元,占对公授信总额的41.82%。其中“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银团贷款已全部投放完毕;实施对市重点招商企业巨腾1.6亿元信贷支持。
今年以来,内江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力确保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截至3月末,三县新增贷款20.1亿元,同比增长33.67%,县域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助学贷款余额为1614万元,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小额担保贷款余额6.12亿元,同比增长52.9%,积极支持了下岗失业人员及妇女创业就业的资金需要。
存贷款持续增长 看金融环境:
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
一季度,内江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大关,达1018.59亿元,比年初增加128.82亿元,同比多增68.4亿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0.5亿元,同比多增31.18亿元。
存款的增加说明企业家信心指数提升,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得到了盈利。春节前夕,许多企事业单位将年底的各类工资、奖金进行了兑现,居民手中的闲钱大增。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带回大量资金。
同时,金融贷款的增加说明地方经济需求旺盛,也说明金融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比较大。
由此,与之形成相辅相成的是,一季度内江市经济形势积极向好,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保持了追赶跨越势头。
今年一季度,内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1亿元,同比增长29.7%,增速居全省第5,比去年同期提高7位。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154.5亿元、同比增长26.1%。
4月16日,内江市与苏宁电器、江苏雨润、深圳科姆龙、上海赛能国际、重庆金科等24户知名民营企业成功签约,投资总金额达到253.8亿元,涉及食品加工、生物医药、能源电力、住宿餐饮、商业开发、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继去年美国惠普、韩国SK等世界500强外企,中国建材集团、天津物资集团等大型央企国企,绿地集团、金科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参与内江的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内江的经济发展。
在内江金融界人士看来,这为内江金融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一中心四组团\’的内江新城建设,让各大企业纷纷入驻的同时,也让银行业看到了发展的机遇;川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内江六大产业基地的迅速升级,给予了银行业继续支持的信心。”在兰萍看来,这也是金融机构应该抓住的机遇。
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内江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为银行金融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宜宾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郑军历来看好内江的金融生态环境。
作为一名信贷人员,中国银行内江分行业务部副主任黄梅对内江金融环境的逐年改善颇有感触,她说:“过去我们想贷出去,却愁往哪贷,近年来内江项目建设增多,市委、市政府也给银行业发展提供了积极政策支持,同时企业在与银行的深度合作中彼此诚信。”
许多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在身边的银行越来越多,正是由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好。近两年来,内江吸引了浦发银行、成都银行等金融企业纷纷入驻内江。目前内江已拥有各类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证券交易机构、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57家。
与此同时,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也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重视。黄耿认为,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他说:“从2010年开始,内江市金融业就出现了一个重要拐点,金融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今年,内江市将金融工作纳入了各县区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同时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财经领导小组等会上,内江市主要领导专题研究金融工作,出台了有关金融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关于加强金融工作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全市金融工作目标考核和激励办法》、《关于完善银行业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而在内江市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践中,金融改革创新也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出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不仅如此,为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资源科学配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实现全市银行业与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内江银监局制定了《内江银行业推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意见》。
下一步,内江市还将加大金融工作力度,进一步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健全金融工作考核机制。
新闻推荐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挂包帮工作纪实◇胡秀丽阳春三月,循着春天的气息,踩着宽阔的石板路,走进隆昌县云顶镇天堂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新民居、一条条便民路、一道道抗旱渠、一处处养殖场...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