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公明
在隆昌,韩家大松林的名头很响,它坐落在隆昌县普润乡清滩村深处,是整个隆昌县韩姓的发源地。
人们之所以把隆昌韩氏发源地以韩家大松林相称,从韩氏族谱扉页插图上韩家第三十代孙韩公相所作的《大松林》水墨山水画上可看出,那里峻秀的山冈上,成林的松树青翠挺拔,是名副其实的大松林。当然,现在的“大松林”已只有名没有松树了,原来的祠堂也被后人高大的楼房代替。
韩家大松林是隆昌韩氏家族的“圣地”,族人把它视为自己的感情寄所、自己的根,非常看重。每年清明节,不少本地的、外地的韩氏族人都会回到大松林聚会,畅谈祖辈们入川经历和叙述亲情,这一活动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沿续到现在,三十多年来从未间断。
韩家在隆昌不是土著。史书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一统天下,立即开始讨伐湖北、四川一带的红巾军。紧邻四川的鄂东、鄂北人有的为躲避战乱、有的专程投奔在四川建立了大夏政权的家乡人明玉珍、还有的受四川为扩大人口恢复生产而实行“十取其一,农家无力役之征”的“十一税”吸引来到四川 。韩氏的先辈正是随这入川潮,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来到隆昌县普润乡大松林。
其实,大松林韩家原籍也不是湖北。数年前,隆昌韩氏家族为重修族谱,从国家档案馆复印回一批拓件和原始资料。查看这批档案中韩氏第二十一代孙韩毓杰在清康熙四十三年三月的《记录入川渊源》、第二十二代孙韩坤在清雍正三年的《又纪吾祖复业序》复印件,韩家入川渊源令人感慨万千。
大松林韩家来自于山西韩城,这在隆昌韩氏不同时期的族谱版本中都有叙述。按姓氏源流,韩姓是个古老的姓。传说黄帝娶了西陵氏的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这韩流不得了,他长大后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为妻,生下颛顼。颛顼可是泱泱大中华“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啊!因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里面分化出来的,为有别于昌意氏族,这个氏族就以韩为姓,从此,第一批韩姓人产生了。
韩姓诞生于山西,后来逐渐发展到河南、山东。大松林韩家就是从山东转湖北一路走来的。韩毓杰在《纪录入川渊源》中写道:“且吾祖肇自山东,元朝时迁于江南,传五代,复迁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九禄、九秩、九经、九诚于洪武元年入川,九禄、九秩同来四川东道重庆府荣昌县隆桥驿之东,九禄住上河嘴,九秩住大坟坝为业,弟兄坐落相去一里。”上河嘴就在大松林。
来到大松林的韩家,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韩坤在《又纪吾祖复业序》中写道:“戊子之岁,饥馑荐臻,民复不得衣食,隆邑站倒民逃人争相食,吾族祖仓皇出走以为将来之计……后有祖韩锦泰者心切复祖,自遵义归来,从前桑梓俱属荒林,寻觅族谱仍在柏内,得之。不料干戈又起,烽烟告急,仍将族谱行李潜负遵义,寄迹数春……斯时也,隆邑荒芜人烟稀少,兼以四路冲烦,夫马重大,差徭难以应给,又私地窜去,或逃汉州或去戎城或之重庆与泸州,所谓八家亦只有三家不忍再逃,一心守祖而已。”
其实,韩家留在大松林是明智的选择。据韩毓杰《纪录入川渊源》介绍,经过不懈努力,到明嘉靖年,大松林韩家总计“合族基业横顺十余里,钱粮共三百八十石有零……”物质的充裕,为大松林韩家的多元发展夯实了基础。有的求学苦读、有的经商、有的从军……出现了大批知名人物和成功人士,仅现代就有同盟会员韩光灿,有被《隆昌县志》立传、年轻时就投身革命、一生为党工作的著名新闻工作者、作家、编辑韩秋雁(韩于泽,“秋雁”是他的字号),有身居美国、澳大利亚的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
韩家大松林,一个从远古走来的古老姓氏的村落,在它身上,我们看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屈的精神和逐渐繁荣壮大的发展史。
新闻推荐
◇本报实习生包中强农村电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繁荣。近年来,国网内江供电公司认真践行国家电网公司“以‘三新\’(新农村...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