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个与砖头、水泥打交道的普通农民,自去年被村民选为大院长后,便当起了村民的义务“警卫员”,保护着村民利益。村民们说他做事特别认真,特别负责。而他却说——
◇本报实习生 朱怡雨 文/图
12月6日,隆昌县双凤镇冬阳暖照。下午,紫云村6组大院长刘少兰刚从幼儿园接回孙女,就坐在院坝的围墙边,注视着过往行人,开始了他的义务“警卫员”工作。
刘少兰的家在场镇边,紧靠着有两个长约100米、深2米、面积近10亩的鱼塘,在他家和鱼塘之间,有一条不到1米宽但又是许多村民必经的小路。“放学时间,娃儿过路的很多,得随时盯着以防他们掉进水里。”刘少兰坐在有缺口的围墙处,一边整理巡查记录,一边留意过往行人。
刘少兰之所以那么上心,是因为曾有多名小孩不小心在这里落水。2011年以前,土路又窄又滑,惊险一幕时有发生,这让刘少兰坐不住了。他四处打听,买到价格便宜的预制板,又自己掏腰包支付材料费和工程费2000多元,请人和他一起加宽加固,铺了一条长100多米、宽约2米的路。从此,不论天晴下雨,路不滑,走得稳,安全了许多。
一直在工地上搞建筑的刘少兰,由于平时爱管点大家的事,在去年全组开会时,村民投票选举他担任了大院长。
“大院长”制是内江市近年来探索推广的一种农村新型自治模式。在居住相对集中的院落,由村民推选一名大院长,履行矛盾纠纷调解、治安巡防、社情民意收集、法制宣传等职责。
按照要求,刘少兰每月巡查3次,但他却没把这个 “3次”的任务当回事,为啥?因为他几乎天天都在巡查。管道是否有漏气现象、门窗是否关好、晾晒的东西是否收好……都是他巡查的内容,巡查一次也至少需两个小时。
“哪个的摩托车没骑走?”一天晚上11点过,刘少兰在巡查时发现场镇三岔路口处,停着一辆摩托车还比较新,他怕丢失,就守候在车旁,10多分钟过去了,仍不见有人来骑,于是他大声喊道。 (下转六版)
新闻推荐
(陈功慧)隆昌县响石镇以“三基一片”为抓手,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田园水产养殖基地:建成标准化养殖池68口,核心区养殖面积达2000亩,养殖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华绒...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