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小玲 李仁胜 文/图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改革”成为高频词。
依托坚定不移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各项改革,内江启动了一系列破冰之举,取得初步成效,探索出的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站在新的起点,形势催人,形势逼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破冰之后,内江改革将再度发力,开启城乡统筹发展新时代。
破难题: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破除“二元”障碍
农业兴,则城市兴。
作为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内江的“家底”其实并不丰厚。
全市农民人均耕地仅0.58亩;农村产权流转不畅,资产大量“沉睡”,农民缺少财产性收入,城乡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等问题日益突出。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内江怎么办?城乡统筹发展,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
没有先例可依、没有经验可循,一切“摸着石头过河”。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内江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开”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努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成效初显。
2012年,全市启动并完成5个试点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共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含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房屋所有权等五类权属证书8214册……丰富的农村土地资源不再沉睡,广大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打基础:
“三自一引”激发改革源动力
2012年9月3日,隆昌县古宇湖畔古宇村一间农家小院,上百村民代表喊出“一年见成效,三年比战旗(村名,编辑注)”的口号,在全市树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面红旗。
要打破村民们多年来对土地使用的传统观念,村民自愿是前提。
仅仅半个月,在市、县的指导下,村两委经过合议,初步提出“三自一引”的村民自治方案:土地确权方案、土地流转、集体收益分配等全村重大事项都由农民以自愿、自主、自治的方式讨论决定,党委、政府加强引导,变“代民作主”为“由民作主”。
换句话说,就是把老百姓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去做主。村组民主选举,成立议事会、监事会。政府退出“前台”,不再主导,全由村民自己治理。
仅仅5个月时间,古宇村便完成勘查划界确权和发证等工作,新村建设快速启动,其间无一信访和纠纷。
以古宇村为样板,全市第一批5个村开始试点“三自一引”。从“代民作主”到“由民做主”,从“要我改”为“我要改”,“三自一引”确保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局。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11个村成立议事会和监事会,4356个村民小组成立议事会。
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内江同步创新推进基层民主制度改革,建立新型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在内江市,“三自一引”的基层治理机制,不仅是产权改革,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也相继推广。
重统筹:
配套改革为统筹城乡加油添劲
城乡统筹改革事关全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只是冰山一角。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先行试水,与其同步推进的不仅仅是基层民主改革,还有社保、户籍、金融改革也在探索前行。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城乡并轨。制定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1+4”工作方案,开展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民工综合查询系统,允许农村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截至去年11月,全市已有5166名农村居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去年12月11日,内江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试点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入“深水区”。
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举措相继实施:建立“962110”就业援助制度和“农民工查询系统”数据更新常态机制,引导失地农民进入农业园区务工,对部分就业困难群众实行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延长优惠;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将土地(林地)被依法征用或流转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失业登记范围。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权益均衡。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补充通知》两个文件,全面启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居民有序向城市和建制镇转移。
放宽条件,降低门槛。本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最大的特点是放宽城市城镇落户条件。“这是近几年内江少有的大幅度降低农民变居民门槛的改革。” 市公安局负责户籍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努力盘活农村资源。制定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办法,着力解决农村产权融资难。目前,全市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685万元,农房所有权抵押贷款9600余万元。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实习生朱怡雨文/图“无工不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工业强县”是隆昌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必由之路。隆昌县在坚持“唱响工业,兴县图强”理念的同时,立足实际,一步一个...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