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啸 郭飞)9月24日至26日,在2014川南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暨科技金融对接推进会上,90余家大学、高新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携200余项科技成果参展。作为东道主,内江此次也有约20家企业参展。其间,“科技”、“高新”等关键词在展厅内此起彼伏。“别看这个漏板小,它可是多种稀有金属的合成体,川内首家,市场价至少160万元。”内江威玻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展台前,该公司文化中心主任钟自斌正向来往人群介绍自家“宝贝”——新型漏板。这是该公司今年新研发的产品,重约5公斤,为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的关键设备。“以前的漏板只有200个孔,而我们的有4000个孔。”钟自斌说。
从老企业改制,到如今成长为中国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玻璃纤维专业制造商,威玻集团的成长“要诀”便是科技创新。根据行情,新型漏板加工一次是5万到7万元,是传统漏板加工费的100倍。
同样尝到科技甜头的,还有相邻展台的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在该公司展台上,扭力梁、汽车空气悬挂减振器、长安车系车门防撞梁等科研“宝贝”一字排开,公司员工谭智慧正小心“呵护”。“近几年,公司申请的大小专利已突破100项,为全市第一。”谭智慧告诉记者,该公司紧紧抓住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管材深加工方面实现产业链延伸。“科技引领,人才带动,政府帮扶。”展台前,隆昌县科技局局长张忠友这样阐述山川“腾飞”的动力。自2005年改制后,山川公司重点抓科技,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科研经费成倍递增。县科技部门全程提供“保姆式”帮扶,不仅积极推荐企业到省上融资,更建立完善的科技帮扶和奖励制度。仅科技进步奖一项,便有最高5万元的奖励。“如今的内江,像隆昌科技部门与山川公司这样‘亲密\’合作的范例还有很多。”看着展厅内琳琅满目的科技展品,内江市科技局副局长何文语气中带着自豪。资料显示,从2012年开始,内江企业专利获批呈“跨越式”增长。“2012年以前,每年200件以下,2012年达到590件,2013年为741件。”“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17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家,累计新转化科技成果300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年产值500亿元。”何文说。
新闻推荐
□郭飞本报记者张啸5月26日,夜幕降临,隆昌县普润镇居民结伴来到镇上的清澜湿地公园,或遛弯闲聊、或舒展筋骨。“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每天到湿地公园晨练、晚游的人络绎不绝。”场镇居民李大妈是跳...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