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小梅 文/图
肖平利,市中区全安镇伍凤村2组人 ,2010年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一家建筑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月工资六七千元,是全家人的骄傲,也是村里不少人羡慕的对象。
不料,2013年,肖平利做出了一个全家人都反对的决定——返乡养殖跑山鸡。“大学生还回来养鸡,不读书的人都干得来……”还有一些村里人不理解,背地里对他冷嘲热讽,就连相恋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差点和他分手,这让肖平利一度“压力山大”。
“我是2.8万元起家的!”肖平利告诉记者, 创业初期,因为大家都不支持,他工作时间不长,没有什么积蓄,只有用仅有的2.8万元买了少部分鸡苗,等到鸡长大了卖了钱,再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一开始并不顺利,大家不了解跑山鸡,不好卖。”回忆起创业之初,肖平利说,因为自己养殖的跑山鸡的鸡苗是山西瑶鸡和野鸡杂交而成的, 主要食玉米、红苕和将军菊混合而成的饲料,放养时间长,运动量充足,市场上并不多见。为了获取订单,他曾到城区及城周餐饮店做推广,但都以失败告终。后来,肖平利索性把跑山鸡装进麻袋,每天挑到城区各农贸市场叫卖,“卖不掉再挑回来也是常有的事。”肖平利说。
肖平利的坚持,换来越来越多的回头客,一些市场上的摊贩也主动找他批发跑山鸡。肖平利的创业激情再次被点燃,于是,他再次上门拜访城区及城周一些餐馆、农家乐的老板,并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肖平利的养殖基地是露天的,依山而建,基地里还有一些原生态的山草、树木。因为采用的是生态养殖模式,肖平利的鸡卖出了好价钱, 一年下来纯利润在10万元左右。去年,他与人合伙,在隆昌县渔箭镇流转山林,扩大养殖规模。目前,7500只跑山鸡即将出栏。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肖平利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开办了网店,专门销售自家的跑山鸡。目前,已经达成22笔交易,远销周边城市 。
谈及返乡创业初衷,肖平利告诉记者, 尽管返乡养鸡很辛苦,但家乡的良好发展环境给予了自己创业挣钱的信心,同时,留在家乡还能和家人在一起,彼此照顾,相互温暖。
新闻推荐
(吴应强记者李忠福)隆昌县龙市镇创新开展“群众议政”,将其作为党建中心工作。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构建全方位的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创新服务载体,多渠道为群众服务;健全相关制度,形成常态化监督考核机...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