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郭飞 记者 张啸)“现在村组道路是畅通了,但车也多了。司机安全意识不强,村民过马路很危险,应该在适当地点设置减速带和信号灯。”7月10日,隆昌县黄家镇郭家祠村的院坝会格外热闹,退伍军人刘思和连提几个建议仍意犹未尽。村支书艾世峰用笔认真记下了村民的建议。这是黄家镇从6月起正式推行的升级版“党群议政”,每月确定一个主题,邀请群众参与议政的一个场景。
当天,全镇33个村(社区)各自组织院坝会,少有50人、多到100人,大家围在一个院坝里,喝着茶随意发言,探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经过初步整理,今天全镇共收到村民意见、建议289条。”黄家镇党委书记吕宏说。
据了解,每月主题由镇上确定,多是群众关心、工作推进难度较大的问题。主题确定后,张贴宣传单提前告知村民。每月10号,镇上组织各村组开“院坝会”,村民提出意见和建议后,由驻村组长牵头,组织村民代表、全体党员召开“商议会”,重点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再次讨论,形成最终汇总意见,20号上报到镇上。30号,镇上邀请村民代表开“会诊会”,最终商讨下来的结果形成镇上决议,完善相关制度或优化办事程序,于下月初在全镇范围内公示,并按新制度或程序执行。
这也是黄家镇“党群110”的升级版。2011年,黄家镇开通“党群110”,群众通过拨打电话3650110,对政策咨询、办事指引、矛盾纠纷、应急处置等问题,镇上安排专人解决。4年多来,已累计处理3530件案子,群众满意度100%。
“但等群众来电还是很被动,我们还想‘主动出击\’,”吕宏说,“群众意见有了更方便的表达渠道,政府部门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解决棘手问题的办法。”“从确定选题到三次开会,大量的精力投入无疑会增加基层工作压力。”吕宏说,“但我们会坚持下去,因为只有更多这样‘自找麻烦\’的举措,才能将基层工作做得更细致,让干群的心贴得更近。”
新闻推荐
2016记录□杨琳本报记者吴晓铃王少农摊开画布,凝神寥寥几笔,颜料在布上浸染开来。远看,便有了氤氲的气韵。再画,一派朦胧的山水出现了。这种在夏布上画的画,名叫夏布画。上世纪90年代,时任内江职业技术...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