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许秀莲文/图
1月7日,记者到达隆昌县迎祥镇三会村的村办公室看到,办公室周围都在建设中,“三室”建设已经完成,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一位老人正在村卫生室里输液,医生在一旁给老人开药并仔细叮嘱着……
三会村是一个民族风情浓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辖个组,总人口人,其中回族有6个组人。全村共确定贫困户9户人,通过核查筛选,年成功脱贫5户人。截至目前,三会村经过***,已经实现村集体退出贫困村。
肉牛养殖,
让村民燃起致富希望
沿公路走十几米,就到了贫困户苏银聪的家,一间红色的砖瓦房,房屋上“年危房改造工程”字样十分鲜明。“陈书记,你来了……”苏银聪见到三会村“第一书记”陈燕后,热情地招呼道。
今年岁的苏银聪是回族人,两个姐姐均嫁到了外地,而他没有成家,和父亲苏龙相依为命,经营着家里的一亩多田土,有余钱时还能养一两头牛。苏龙是抗美援朝老兵,年纪愈大后患上了皮肤病,常年就医,高昂的医药费用渐渐地掏空了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年,苏银聪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扶持。破旧的房屋纳入年危房改造工程,父子俩搬进了新家,苏龙也得到了医疗救助,医药费不再“高不可攀”。眼看着一切都渐渐变得好了起来,去年月苏龙却病情恶化,治疗无效后不幸逝世,留下苏银聪一人生活。
年,***的春风吹进了三会村。村两委考虑到苏银聪的家庭情况,将他纳入了公益性岗位,帮助打扫村道,每月有元收入。此外,村两委还对苏银聪进行了产业扶持。
三会村肉牛养殖历史悠久,牛肉消费市场大。村里地势高燥,地理优势明显,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全村每年夏秋粮食作物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可靠的物资基础。而且村里的养殖大户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养殖经验,养殖积极性较高。依托村里少数民族特点和一定规模的肉牛养殖优势,三会村以产业脱贫为主要手段,大力发展肉牛产业。
“通过与养牛大户苏银山合作,用大户带小户的模式,成立了银山肉牛养殖合作社。村里的贫困户都可以通过‘赊\’的方式,在合作社里领走小牛,将肉牛养大卖出后再将本金还给合作社,所得利润全归贫困户自己所有。”陈燕告诉记者,贫困户若自家没有牛圈的,还可以将牛免费养在合作社的养殖场里,只需平日注意照料即可。合作社还与贫困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在养殖期间因自然病害、意外损伤等不可控制外力导致不能继续养殖时,合作社负责按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户能切实通过“合作养牛”增加收入。
在银山肉牛养殖合作社的养殖场里,苏银聪开心地指着自己领养的两头小牛说:“我才养了一个多月,现在天气冷,就养在养殖场,等天气温暖起来,我就把牛牵到家里去养,要方便点。”
据介绍,年三会村全村肉牛出栏头,年产值万元,每头牛纯利润元。目前,全村存栏肉牛头,其中存栏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8户,肉牛养殖已具一定群体基础。
陈燕告诉记者,下一步三会村还将拟建肉牛养殖场1个,作为养殖基地,计划投入万元,新建标准化牛舍-平方米,引进育肥优质肉牛头。全村9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通过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让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享受年底分红、优先进入基地务工等方式,切实帮扶贫困户脱贫增收致富。政府对入股合作社的9户贫困户,每户一次性补贴元,作为产业扶持资金和入股的股金,通过产业发展助推其脱贫。
政策兜底,
贫困户生活有保障
在三会村办公室,记者注意到一名身穿黑色棉衣的中年人,他个子不高,走路略跛,正拿着扫帚,不言不语地慢慢打扫着周边卫生。
陈燕告诉记者,他是村里的贫困户苏银东,今年岁,由于父母早逝,又无兄弟姊妹,一直以来苏银东都是一个人生活,现在临时住在村电商室。
三会村的电商室已经建好,但由于还没有找到合适经营者而暂时空着,室内摆放了一张小床,整齐地铺着厚厚的棉被,地上放置着一个电饭煲,货架上有米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这就是苏银东的临时住所。“现在多好的,吃得饱穿得暖,活路轻松,还有零花钱,我身上这件棉衣和床上的棉被,都是帮扶我的人送的。”提起如今的生活,苏银东一叠声地说“好好好”。
苏银东是三会村7组人,腿部有一级残疾,村两委考虑到他劳动力有限,为他申请了低保,还让他到村办公室帮着打扫卫生,每月由村办公室出资给苏银东开工资。“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修房子把自家仅有的一亩多土地占了,剩下一点点的土地,完全无法种植庄稼。父母去世后不久,家里的房子也垮了,我就去村里清真寺的公房里住,这一住就是十多年。”苏银东憨厚一笑。
“由于苏银东家的房子没法住了,我们就让他暂时住在电商室里,下一步我们将会在办公室旁边修一个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供他居住,也方便村干部给他提供帮助。”陈燕说。
根据贫困户脱贫标准,三会村村两委因户施策,制定脱贫规划,明确帮扶措施和脱贫途径,对全村暂未脱贫的(包括苏银东在内)4户6人通过采取扶持生产发展、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扶贫途径,促使他们及早脱贫。
产业扶持,
力争年底全部脱贫
三会村共有耕地面积.8亩,人均耕地仅0.亩。如何才能让有限的土地实现更大的价值?
陈燕介绍说,核桃产业是迎祥镇的特色产业,镇上引进四川均益农牧业有限公司,在全镇大面积发展核桃种植,而三会村刚好在核桃种植园区之内,全村种植核桃多亩。
在种植核桃过程中,村民可得到土地流转资金元/亩;核桃管理费每株2元,每亩约株;核桃树的日常管理,如除草、施肥等,每人可得元/天;核桃植株之间的间距,可供村民种植一些不影响核桃生长的林下瓜果蔬菜或散养鸡等,所得归村民所有;由于核桃树成熟期为5年,5年挂果后由均益公司统一按照市场价收购,所得收益公司得4成,村民得6成。
据介绍,自年开始,三会村共投入.万元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新建囤水田口、山坪塘6口,打井口,改建村道1.3公里、生产便道4.8公里,拆旧新建房户,发展贫困户核桃种植亩。年,实施了公路拓宽和村卫生室、文化室、电商室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通过发展产业,三会村实现了造血式扶贫。全村经过精准识别,共确定贫困户9户人,截至目前已成功脱贫5户人,除已离世的贫困人员,仅剩4户6人,预计今年可全部实现脱贫。而经过***,如今的三会村已经实现了村集体退出贫困村。
新闻推荐
隆昌县界市镇,位于两省三县交界之地,被称为隆昌的北大门。年6月,隆昌北部新城建设正式启动,先后实施了葛藤村新村聚居点安置房、北湖文体公园等重点项目个,总投资5.8亿元,新城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