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取向:追赶发展、升位崛起
◆发展定位:建设内江“工贸双强、城乡共进”先行区
◆发展思路:“一区六重点五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7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中提高5位以上
◆突 破 口:城南新区、白马新城、重点新镇、农民新村、新兴产业“五新”建设
◇本报实习生 韦小梅 记者 李乐 文/图
随着全市县区工作推进会的陆续召开,各县区掀起了新一轮比、学、赶、超的发展振兴热潮。夯实底部基础、加快县区发展振兴,市中区有哪些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会前会后,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对策一:
强工业,推进工业强区发展战略
目标:到2017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136亿元。继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集约化、集群化、链条化发展为主线,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工业加速发展。
推进集约发展。乐贤工业园区立足现有规模,抓好入驻企业挖潜扩能、就地实施技术改造,提升竞争能力;白马工业园区围绕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的定位,优选入驻企业,承接城南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搬迁企业,力争到2017年,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200亿元以上园区,新增承载面积2平方公里。
做大产业集群。充分发展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尽快推进66万千瓦示范机组建设前期准备,形成电力能源新优势;着力培养内江机床、四海锻压、丰池顺铸造等企业,带动发展机械行业;以福润食品、马山啤酒等企业为重点,发展食品饮料行业;以梓橦宫药业、德元药业、汇鑫制药等企业为重点,提升发展医药行业。
加大协调服务。积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行重点企业保姆式服务,在资金、能源、运输上给予倾斜支持;建立企业上市融资平台,重点抓好梓橦宫药业、德元药业、东林机械等企业的上市培育工作,确保5年内1户企业上市成功。
对策二:
活三产,提升商贸物流龙头地位
目标:力争到2017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1亿元。以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为依托,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巩固和提升市中区在全市的商贸物流龙头地位、城市经济核心圈地位。
巩固两大商圈。积极配合市上推进“四方块”片区改造,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打造立足内江、面向川南及周边地区的中央商务区;及时打通三桥延伸线,在城南新区北部片区集中布局以商业综合体为核心的现代商贸聚集区,繁荣邱家嘴商圈。
拓展新型业态。结合市中区传统商贸、党政机关、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相对集中的优势,鼓励商务中心、商业写字间建设,放手发展电子商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家政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全力建设白马物流园区、渤商西部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实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培育消费热点。继续办好购物节、葡萄采摘节、乡村旅游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商贸企业进行市场促销,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时尚的消费新观念,聚集消费人气;着力提升甘泉寺花鸟古玩特色街、江华大众美食餐饮街的同业聚集度,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刺激消费增长。
对策三:
建城镇,拓展城乡承载能力
目标:城镇化率每年提升0.5个百分点以上。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走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布局合理、层级清晰、功能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
全力建新区。充分利用城南新区独特的人文和生态环境,按照“两带两区”规划框架,重点做好金科二期、太子路棚户区改造等,及时启动城南新区三桥南延线、内椑路南延线、友丁路工业园区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17年,形成新区路网骨架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公建设施,城南新区新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
齐心建新城。加快推进白马新城建设,加快建设坡、周家大院棚户区改造,配套推进园艺路、污水处理厂、物流园区安置房建设等工程,加快实施市民服务中心和物流园区主干道建设,推进电力、物流、工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新城规模,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力争到2017年,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上。
合力建新镇。加强场镇改造开发、基础设施等建设,加快永安朝阳旅游拉动型、凌家商贸拉动型和史家滨水休闲型等特色重点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大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管理科学化水平。力争到2017年,建成重点小城镇3个。
统筹改旧城。打好旧城改造攻坚战,完成城区主干道路面、屋面、立面“三面”改造,基本实现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路平、灯亮、水畅、街净,确保“三年脱胎换骨”目标实现。
对策四:
促增收,做大城郊特色经济
目标: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坚决落实农民增收区委书记、区长负责制,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拓宽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注重以科技为支撑、项目为载体、转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为重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着力提高农业发展保障能力,加强大中型骨干、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加快发展城郊型特色休闲农业。坚持走“精品、特色、高效”的城郊型现代农业之路,大力发展近郊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巩固韭菜、柠檬、核桃、苗木、榨菜等“五个万亩基地”,新培育水产、小家禽、果蔬、观光“四个产业基地”,形成环区80公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开展农民培训,抓好用工组织对接,鼓励富余劳动力就近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就地就近输出转移增收。
集中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产村相融,认真破解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新村建设与周边场镇开发有机结合等问题,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力、群众主体”的原则,通过市场运作,实施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力争到2017年,全区建成新农村综合体5个、新农村示范片2个、新村聚居点50个。
新闻推荐
2013内江国际·家居商贸城杯 “爱我内江 新城新风采”摄影黄金大奖赛黄金大奖 昨日产生
(记者蒋府宏)8月7日,新华社四川分社101会议室,四川省摄影界3位摄影大师对本报送评的“爱我内江新城新风采”摄影黄金大奖赛作品进行了认真评选,由作者屈玉徽拍摄的《甜城展新貌》斩获黄金大奖。...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