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位于威远连界镇反帝村的石板河犹如一匹“黑马”,冲到内江旅游第一线,铺天盖地的游客蜂拥而至,每日平均游客上千人,最高纪录超万人。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如今的石板河已成为内江旅游新热点。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得以快速崛起?让我们走进它,追寻一场纯美、宁静的清凉游,抚慰它快速生长时带来的成长之痛。
◇本报记者 徐静 文/图
一
多少次,我们背起行囊前往他乡寻觅未知事物、探寻大自然的美景,却忽略了身边的美好,“石板河”便是其中之一。
入夏以来,内江人凡是刷新QQ空间、微信圈或登录本地论坛,几乎都能看到从石板河游玩归来的人发的热帖,满屏的青山绿水“挑逗”着一颗颗驿动的心。
石板河又名黑龙溪,发源于王家岩、黄桶岩,起自李子坝村的民新水库大坝外,流经土河沟和反帝村之间的峡谷,形成一段约7公里长的小河。石质河床经河水长年累月冲刷,光洁且不溜滑。
美景自然吸引大家驱车前往,到达连界后穿越川威厂区来到反帝村口,改乘景区中巴或顺着箭头标志徒步前行,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便抵达石板河精华地段,也就是游客集中游玩的地带。
这里全长约3公里,分为3段:自大洞子以下为下游,大洞子至跳蹬石为中游,跳蹬石以上为上游,之间植被丰茂,绝壁高耸,怪石嶙峋。
8月12日,记者来到石板河景区,只见潺潺溪流叮咚如琴,灿烂的阳光透过树林洒在河面,微风拂来,波纹交织,光影闪烁间,河床似随之律动,水面放射的光点恰如天上繁星闪耀。
石板河平坦干净,水也不深,最浅的地方仅能没过脚背,深的地方也只淹到大腿,且河水清冽,长流不断。
溯本追源,从下游往上行走,不时看到有小朋友埋头在水中寻找小螃蟹或小鱼。看着他们尽情玩耍,成年人开始怀念自己孩提时的美好时光,纷纷加入小朋友的队伍嬉闹。
最有趣的是溯溪,人们打着光脚或者穿着凉鞋进入河中,凉意从脚底一直蹿到全身。漫步河中,缓缓前进,河水轻柔地冲刷着脚丫,酥麻酥的,很是舒服。悠闲惬意的人们边走边踢水,溅起一串串水花,更有人干脆放声高歌,在炎热中享受清凉。
有一段较深、较宽的河床,有不少深凼隐藏在水下,人们开始走得小心翼翼,生怕掉进深凼。这些深凼虽不足以摔伤身体,但步步惊心的刺激更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不时有人踩进深凼,尖叫声此起彼伏,虽说衣服要被打湿,但沁人心脾的清凉,将是这个夏天最特别的记忆。
过了跳蹬石,河谷稍显开阔,这便是石板河的上游了。清澈见底的河底,不时可见小鱼在水中游弋。河底一条条深褐色、浅褐色的沙棱,都是河流冲刷而成,远远望去,像极了河蚌的外壳。
游客们聚集在这里,也不在乎会不会摔跤、衣服会不会打湿,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热情地打起水仗来,把溯溪推向高潮。这段河床上散布着五六个较大的水凼,大的如浴缸,小的如脸盆,不少大人直接跳进去泡起澡来,在阳光下微闭双眼,感受一份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这里还有3个水凼的形状像极了仙人脚,相传张三丰到过此地。
在精华路段的尽头,是一道高约5米的人工堰坝,哗哗河水飞流直下,形成一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站在瀑布之下,任溪水从头上倾泻而下,飞流直下的凉意沁人心脾。
二
成群结队的游客开始涌向石板河,而石板河显然还没有准备好,无法从容面对如潮人流,更有着不少景区“成长”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成长之痛”,基础设施的缺乏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2月初,反帝村唯一一条水泥村道建成通车,原本只为方便村民出行的道路,却“意外”地成了通往景区的快速通道。这条村道路面宽仅4.5米,且沿途没有停车场、错车道,一旦车辆多了,就会出现“肠梗阻”。
据反帝村党支部书记谭英忠介绍,8月9日,900多辆私家车陆续驶进村道,造成景区范围内4.8公里道路全部“瘫痪”,车辆进不来也出不去,其中50余辆车不得不依次倒退行车,才退出村道。
为确保安全,当地开始限制通行,所有游客到景区需下车改乘旅游中巴或步行进入石板河,只有当地村民的车辆才能通行。可不少村民却趁机搞起非法运营,运送游客进进出出。据了解,全村村民共有130多辆小轿车和摩托车,不少车辆都参与了运营。(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钟雨君文/图邱德华是内江市松林丝绸有限公司的职工,今年49岁,中共党员,在公司从事基层生产管理工作。“他工作踏实肯干,不怕吃苦。”“他爱动脑筋,苦钻业务,进行了多项技术...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