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张小丽李娇艳
群众
心声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外事侨务旅游局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和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梳理,群众的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旅游景点开发缺乏特色,旅游景点规模小、档次低,缺乏成熟旅游品牌产品,景区内涵品位有待提高;
◆旅游服务水平比较低,不能满足不同消费档次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资源缺乏整体包装,旅游项目缺乏整合;
◆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尚未建设,为当地和外来游客提供服务不够;
◆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形成“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现象;
◆应把握旅游的可进入性,解决“能看”的问题;
◆应把握旅游的可观赏性,解决“好看”的问题;
◆应把握旅游的可留住性,解决“耐看”的问题;
◆要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部门
整改
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内江市确立了打造“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美食之旅”三大旅游品牌和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全面启动旅游各类规划,积极向外推介旅游资源和产品,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大力营造发展旅游业的浓厚氛围。提出了“把城市变成景区、把资源变成产品、把旅客变成游客”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打造“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美食之旅”三大旅游品牌和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内江旅游发展的“138”战略,全市上下形成了“全市一盘棋,部门一条心,上下一股劲”抓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全面启动旅游业发展各类规划。两区旅游休闲绿道完成了选址和概念性方案设计;《内江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和《内江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整改方案》已修改完善并报市委市政府审定;魏明伦碑文馆、邱笑秋艺术馆、张大千纪念馆、张大千美术馆、张大千故居景观改造项目和张大千文化长廊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正在深化完善;塔山公园、松山公园、大冲山公园等城市休闲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并启动建设;乐贤半岛、长江森林公园、威远穹窿地貌旅游综合体,牛毛山—五星水库主题公园、圣水寺、罗泉古镇等重点项目正在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其中牛毛山—五星水库主题公园已完成甜城水乡部分规划设计。
加大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营销力度。大力宣传推介内江旅游资源和产品,成功举办了中山桃花节、大千美食节等旅游节会,带动了旅游消费,活跃了旅游市场。加大在主要客源城市的旅游和城市形象推广,参加了义乌旅游商品博览会、第七届华中旅游博览会、5·19中国旅游日主会场等营销活动,扩大内江旅游形象宣传的覆盖面,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社会
评价
市外事侨务旅游局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标准,主动及时与群众沟通交流,并针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汉安大道西林盛景二期业主陈勇:
今年以来,内江市旅游业发展有明显变化,尤其表现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旅游的重视,各级干部增加了发展旅游的信心。从年初制定的旅游发展“138”计划(2017年建成1座休闲旅游城市、3个旅游综合体、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或度假区),到旅游发展大会,再到各个项目的有序推进,都让我们看到了内江旅游业发展大有希望。
市中区江华街777号居民陈颖:
在内江哪里可以吃、可以看、可以玩,也许很多市民并不清楚。为大力发展内江旅游,打造内江旅游品牌,内江市今年加大了旅游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深入地了解了“家底”,更加坚定了发展旅游的信心。
市中区白马镇人民街30号居民江群:
配备标准的公厕、座椅等基础设施是成熟旅游景区必备的。城区6座旅游星级厕所通过评定验收,甜城湖旅游导视系统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座椅安装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内江市建设高标准旅游景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行动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市旅游部门收集到了群众提出的“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内涵品位有待提高”等热点问题。
为此,内江市旅游部门结合内江实际,大力打造具有“内江地域特色、市民满意、游客喜欢”的高标准旅游景点。无论是旅游项目建设,还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近日,记者走进东兴老街、大千园、沱江生态廊道,探访内江市把“城市变景区”,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所带来的新变化。
东兴老街
恢复老内江的“记忆”
夏日的清晨,阵阵蝉鸣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8月7日,在东兴老街里,带着孩子的老人们三五成群,悠闲地散着步、聊着天,一种怡然自得的神情自然流露出来。
木制的门窗、翘角的屋檐、生动的浮雕、充满回忆的戏楼……人群中,漫步参观的旅客不时用手机或相机,拍下老街的每一个角落。照片中,不仅记录着现在,更讲述着过去。
东兴老街地处内江市主城区东南,北起原内江市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南至临江路,轴线与原沱江浮桥相接,长约200余米,宽约60~80米。据清同治本《内江县志》记载,东兴老街属内江城外12街中的下东街,系北部进城的水陆交通要道和新兴商贸口岸,为内江历史文化的缩影,是目前内江城区唯一保护较为完整的老街。
老街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保留着较完整的民俗民宅,具有浓厚的内江文化色彩。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旧,街区基础设施极不完善,东兴老街面临功能性衰退。
东兴老街不仅承载着甜城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更展示出内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
为传承历史文化,改善民生,完善城市功能,内江市于2009年12月启动了东兴老街改造项目,项目占地27亩,总投资1.46亿元,规划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涉及拆迁300户、面积17000平方米。
目前,老街改造主体工程建设已完工。改造后的老街保持了原街巷尺度、院落功能,并恢复东兴码头牌坊,保留茶肆、酒馆、客栈、评书、川剧座唱等传统商业形态。2014年1月16日,内江“新八景”之一的东兴老街以崭新的姿态开街迎客。
帮助东兴老街“恢复记忆”是内江市民最初的希望,而现在人们更多地是对老街未来发展给予了很高的期待。
据东兴区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相关部门及企业正按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一步完善东兴老街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风貌改造,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有关创建工作的音像、画册等宣传品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当中。
“据我了解,东兴区目前还没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东兴老街尚属首个。东兴老街创建成功后,将更好地带动内江旅游经济发展。”听说东兴老街在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农校社区干部罗成军高兴地说。
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
打造地域文化的“精髓”
弯曲延伸的小道、随风而起的杨柳、静谧盛开的荷花、怪异嶙峋的石头……说起这些美丽景点,内江市民应该都不陌生,它就在城区的“绿肺”——大千园。
7日的清晨,阳光明媚。市民陈勇陪着父母像往常一样,来到大千园散步休闲。陈勇充满期待地告诉记者:“再过不久,这里就将成为有档次的旅游景点了!”
的确如此。早在今年初,内江市就确定了创建8个4A级景区的目标,而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就是其中一个。它主要是以地域文化为精髓,以“大千故里”为依托,以书画艺术为标志,建设张大千博物馆、大千文化长廊、游客中心等,提升改造张大千纪念馆、张大千美术馆和园林景观,恢复重建太白楼等。
目标不仅是规划,更体现在行动中。日前,经过两年多的技术工艺准备,被誉为“中西文化艺术结晶”的张大千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
张大千博物馆位于东兴区东桐路圆顶山,由西班牙EMBT事务所设计,设计理念源自张大千和毕加索两位 “画坛巨匠”的深厚友谊,呈现出“中西文化融合”的建筑风格。博物馆地面建筑全为异形钢架结构,表面为特殊的玻璃幕墙,五个葫芦形展厅结构各异,其中一侧悬临甜城湖,其制造技术和工艺十分复杂。张大千博物馆设计方案一出台,就获得了世界建筑“诺贝尔奖”——“文化建筑奖”。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615平方米,工程总投资预计约3000万元,将于2015年6月30日之前竣工布展。张大千博物馆的开工建设,是内江市建设“大千故里,文化内江”和打造大千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同时标志着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整体改造工程的正式启动。
据悉,在大千园整体设计方案中,将新建一个游客中心,建筑面积为1667平方米,楼层为3层,高15米。落成后,将具备游客咨询、旅游商品销售、邮政、寄存、投诉接待、广播、警务、监控、影视播放、办公、档案资料及游客休息等功能。
在建设过程中,内江市还将对现有的张大千美术馆进行立面提升改造。张大千美术馆过去并不是作为美术馆来设计的,有不少市民和外来游客反映,“美术馆不像一个美术馆,装修风格与大千园周边的川南民居风格差异也很大,美感较差,突兀感较重。”
按照方案,张大千美术馆进行立面提升改造后,外观装饰、空间布局将充分融入美术馆的艺术特质,从而在大千园景区内形成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沱江生态廊道
延伸城市休闲的“绿道”
“很会享受生活”是外地人对内江人的评价。
的确,舒适、安逸、悠闲,几乎是每一位内江人的追求,尤其是内江市围绕甜城湖打造生态廊道,更是为这种安逸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沱江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江师院西区至市二医院沿江栈道和生态湿地建设项目,自3月25日开工建设以来,就引来不少市民的关注和期待。
据悉,栈道上接十闲居江边步道,下连市二医院亲水步道,其中还设计有休憩活动平台、安全护栏和连接道路建设等,总长有3000米。
与休闲栈道同时建设的桐梓坝生态湿地位于沱江北岸大洲广场对面,上起内江师院西区外河滩,下止于大千路外江边土丘,长约900余米,湿地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湿地内种植水杉、垂柳、杨树、枫杨、黄葛树等乡土植物和适宜水边生长的乔木;红叶李、红叶桃、红枫等观花或观叶的小乔木;种植有大量水生鸢尾、水葱、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和湿地景观。
而桐梓坝生态湿地更像一颗珍珠,被沿江栈道连接起来。沿线还配建了公厕、座椅、照明设施、指路牌等公共设施。家住星桥街的居民朱芳说,项目建成后,又将成为一个市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沱江生态廊道是内江市打造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项目,而沿江栈道和桐梓坝生态湿地与此前建设的休闲步道,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江市还在规划建设圣水寺沿江景观和新坝大桥至花园滩大桥滨江湿地公园项目。随着这些项目一个个地顺利实施,内江市“城市变景区”目标也越来越近。
新闻推荐
昨日,笔者从市发改委获悉,1~7月,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7.72亿元,同比增长21.0%,超额完成当月目标任务,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0.1%;投资总量全省排位第14,与去年同期持平;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8...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