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市中区成功入选为2016年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借此契机,市中区以“搭平台,聚优势,育产业,强品牌”的电商发展思路,按照示范创建要求,结合全区中心大局工作,统筹推进建设全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模和提升质量水平,打造市中区农村电商特色亮点。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周瑶慧文/图
搭建微信分销服务平台
形成自产自销“生态链”
作为农业大区,市中区的农产品种类多、规模大且散,受困于农村地理位置和信息传播的局限,农村农产品卖不出去,城里土特产买不进来,陷入了供求断链的尴尬境地。如何将城市的土特产购买需求与农村的农产品销售进行有效连接,互联网成为首选载体。
市中区依托赶街网这样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运营企业,整合农村专合社、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产品经销商、农业经纪人等农业资源,建立起农产品微信分销专业服务平台,“我们通过微信的分销模式,制定农产品分销的品牌设计、报价、供应等标准,灵活对接产品、创业者,为农特产品推广销售打造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前端在线销售及分销、后端进行销存管理及配送,使生产、销售、管理平台统筹。”市中区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李小川介绍。
“这个服务平台旨在打造我们自己的本地产品销售生态链,通过平台,挖掘农村土特产放到平台上进行销售,做到自产自销。”李小川诉记者,微信分销平台主要通过淘内江、赶街微购进行农产品的上架销售。
“互联网+乡村旅游”
推动农村电商融合发展
在市中区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渝乡村旅游样板区”的关键词被提上书面,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全区的中心大局工作之一。而“互联网+”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互联网的‘四通八达\’可以将断链的农村信息推送出来。”李小川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不断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和营销体系,逐步建立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乡村旅游信息传播及服务机制。”
今年3月份启动的市中区2016首届甜城乡村旅游文化节,干昌斌及其团队负责了网络推广方案的制定和执行,“3月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首先要对全区规模栽种的油菜花点进行自驾游的踩点考察,之后还要考察作为主会场的旮旯沟的旅游宣传亮点,制定出合理的自驾游路线,宣传亮点,再通过内江本土的社区平台、微信微博、网站论坛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全面造势宣传。”
干昌斌“入驻”市中区乡村旅游多年,他深知线上线下的融合推广是增加乡村游客流量的有效方式,“除了为网友提供乡村旅游咨询外,互动体验很重要,网上互动报名、投票等附加活动能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提高知晓度。”据悉,仅开幕式活动推介微博阅读量达10余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有8千余次。
农村电商***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
李化是市中区凤鸣镇书房湾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去年下派驻村没多久,李化便以“书房湾村农家香”的名义申请注册了个人网上微店,微店有甘蔗、鲜兔、土鸡、咸鸭蛋等7类农产品,一些农产品已显示售完下架,一些农产品销量达几千。李化告诉记者,书房湾村是市中区19个贫困村之一,村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多农产品找不到销路,通过微店销售,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为积极响应全市打响的“扶贫攻坚战”,市中区已在全区19个贫困村中建立了12个“赶街”网农村电商服务站,“计划年底前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李小川介绍,搭上农村电商“快车”,市中区积极帮助贫困村户脱贫增收,“赶街”网通过微信平台“赶街微购”长期上架一些散户农产品,“同时对土榨菜油、咸鸭蛋等一些特色农产品进行设计包装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为早日脱贫、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尽一份力量。”
新闻推荐
打造权威阳光信息公开平台——内江市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覆盖面
(记者王征)记者6月21日从市政府办获悉,按照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内江市将进一步提升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水平,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覆盖面,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新平台,进一步发挥好...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