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第十三小学校周 骐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进而通过教育层面的努力,消解跨文化冲突,建构和谐的跨文化社会,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为此,英语教师必备以下功力:
1.研究英语教材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学习者的真实兴趣、真实的英语学习困难和真实的英语学习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内容及其编写思路和意图,充分挖掘其中的“隐性文化知识”和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折射的社会问题和人文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学习者的真实特征。教师方能设计出科学统一的语言目标和文化目标。
2、泛读文化书籍
许多英语教师反映,除了教材内容中的“显性文化知识”外,自己根本挖不出其它“隐性文化内容”。归根到底,是因为教师自身的文化功底不够扎实、文化视野不够宽阔、阅读范围不够广大。英语教师的阅读范围不能局限于英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要大量涉猎有关语言与文化的书籍,包括汉语的和英语的,从而夯实母语文化功拓展英语文化视野。
3、感悟社会生活
许多教师抱怨自己的工作量太大,没有时间读书学习。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教师要更加关注自己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关注其中的细节及其折射出的文化视点,从而自主反思并引导学生研讨这些文化视点,发表各自的观点,做到时时事事思差异、事事处处表个人观点。
4.师生共同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师生要合理利用课外学习活动,共同学习知识,提高得体运用英语的能力。文化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众多目标之一,文化目标本身的功能是:(1)引导学生去了解、拓展、记忆、反思中英两种文化差异;(2)帮助师生丰富课堂活动的话题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适当降低语言练习的难度,从而更好地保证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实际课堂教学中,功能往往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忽略,导致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无法实现。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背景材料。教师的教案用书不仅仅起到为教师提供思路的作用,更多的是让教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具有文化特征、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加深了解。
积极营造真实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亲自体验能够让学生更真实地“触摸”到外国文化,由此比较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异同之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与本教材主题相关的视频、电影等来加深他们对文化的理解,也可以组织课堂活动来强化他们的文化意识。
开设文化知识的专题讲座。如果能请到中外有关专家或访问过英语国家的人士做这方面的专题报告当然好。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资料,如广告、画报、报纸、杂志等。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和视频等去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从而可以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希望学生在对比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从而加深对本国文化本质特征的理解。
新闻推荐
聚才引智:让“双创”活力竞相迸发——《内江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
◇本报记者李云川以人才筑就优势,以人才赢得未来。《内江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出台,一张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人才蓝图徐徐打开……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