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第七初级中学校刘吕芬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往往来自于大量科学的阅读。因此,阅读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有了阅读兴趣,学生就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教学《荷花》一课,教师引入新课时问学生:“你们见过荷花吗?荷花怎么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第二自然段后,教师启发:“ 既然荷花那么美丽,你们愿作一朵荷花吗?”引发学生想象;我要是一朵美丽的荷花该多好啊!既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采用生动活泼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顾明远教授说:“我是主张将‘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写进教育方针里去的”。“生动活泼”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轻轻松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如学习《陶罐和铁罐》时,可利用儿童喜欢的阅读形式: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形式进行。读中感悟,演中领悟。课堂气氛会相当活跃,不但在笑声中巩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三、发挥学生互学优势,拓展学生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只要把儿童解放出来,小孩也能办大事”。也就是说互助互学,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才能,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阅读《植物妈妈有办法》,重点指导学生读懂第二节蒲公英的种子怎样离开妈妈,然后放手让学生以第二节的学习方法分四人小组自学,很快就读懂其它几节。第五节把学生思维引向广阔空间:植物妈妈还有很多办法。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植物传播种子还有哪些办法?有的说:“树木种子结在树梢,成熟后就掉在地上”。有的说:“甜甜的葡萄,动物吃后,把葡萄籽吐在地里生根发芽。这样在教学中互教互学,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活动的天地。都能主动思考,积极学习。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
只有疑才能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习课文后,让学生继续思考,大胆质疑,达到知识的延伸。如学生学过《会摇尾巴的狼》后,产生兴趣问:“为什么书上写的狼都是凶狠的、狡猾的呢?”学习《桂林山水后》后,教师总结;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使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我有机会一定去旅游……学生打断教师说:“桂林山水不论什么时候都那么美吗?”教师说:“提得好!你能重新发现问题,老师没有想到,我们应该向你学习。”这样,教师鼓励他们多读,多思考,就会找到答案。
五、触类旁通,达到知识的迁移
学前使学生生活进入课堂,课后使知识走出课堂。灵活创新地运用知识,去品尝创造美的乐趣。如学习《鸟的天堂》引导学生体会榕树的静态美和鸟儿的动态美,引导学生接近大自然,在实践中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事物并记下来,在班上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
1、同桌互相谈论观察到的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如:
公式
学生模仿动态、静态描写,实现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扩大了视野,丰富了学生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都有美。
六、鼓励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要指点学生科学阅读课外作品,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积累了作品的阅读量,更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新闻推荐
(记者包中强)9月17日上午,在“2016内江秋季人居·汽车消费文化节”上,不少市民都参与了参展商东风日产内江星和专营店举办的“全城大闯关”活动,在赛道上真正体验了一把速度与激情。据了解,“全城大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