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手段、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在很多人眼中,“艾滋病”是一个黑色的字眼,甚至是一种比“癌”更为恐怖的致死疾病。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数量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工作与生活。
为了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市疾控中心在广泛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艾滋病的监测检测力度,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治疗水平,强化从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及关怀救助等方面着手,探索和形成了适宜内江市的艾滋病防治模式。
扩大宣传教育
防控艾滋病蔓延
艾滋病目前无法治愈,但是可防可控。造成艾滋病蔓延的根本问题是人们对艾滋病的传播方式、防控方法不了解。所以,艾滋病防控的关键,就是宣传教育!
为此,市疾控中心针对大众人群、流动人口和青少年学生等,重点宣传疾病危害和防治措施,促进其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针对高危人群、感染者和病人,重点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增进其社会责任感,自觉减少高危行为。
2011年-2015年全市共计发放安全套1171851只,宣传手册272590份。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巡讲217次,培训人员169915人,医务人员反歧视培训9658人,户外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782119份,设置户外广告牌407块,设置宣传栏517块,张贴宣传画(套)90843画,宣传活动覆盖115个非盈利性乡镇卫生院,2285个村卫生室。
加强行为干预
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如何才能减少艾滋病的蔓延,市疾控中心经过反复思量之后,一致认为,要从切断传播途径上着手。
为此,市疾控中心建立健全艾滋病行为干预体系,有效遏制疾病的传播。对经注射吸毒传播开展以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等为主要措施的综合干预工作。全市已建立了3个美沙酮门诊,2个延伸点,4个针具交换点,累计覆盖吸毒人员2755人。
对经性传播开展以安全套促进、健康培训、同伴教育、咨询检测、规范性病诊疗转介服务等为内容的干预活动。各地大力发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志愿者参与目标人群性行为干预工作,将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全面向社会组织转型,依托社会组织在暗娼男男性接触者等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干预,发挥了专业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优势。探索出“低档”、“家庭式”暗娼,MSM“三干预”等模式。截止到2015年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达94.3%。
扩大监测检测面
科学有序推进检测工作
为科学有序地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加大艾滋病检测力度,市疾控中心结合实际,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检测机构制定适宜的检测策略,重点开展了咨询检测、监管场所筛查及高危人群检测,把艾滋病检测纳入常规医疗机构检测的范畴,在医疗机构中普遍开展术前、住院前、侵入性检查前以及孕产妇、婚检等HIV抗体常规检测,切实提高了检测的针对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2011年-2015年累计共接受检测咨询34358人次,较2007年-2010年(10295人次)上升233.7%。
扩大治疗覆盖面
提高治疗水平和能力
继续巩固“分级负责,属地化管理”的定点治疗模式。市疾控中心继续围绕“十二五”行动计划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标,切实注重提高抗病毒治疗工作质量。
完善体系,建立了疾控和定点治疗医院的转介机制。全市目前有市级定点治疗医院3家、县级7家、乡级1家,市及县(区)抗病毒治疗专家组6个,形成了覆盖市、县(区)、乡三级的治疗体系。
加强医务人员能力建设,全市举办多期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相关技术培训班,培训医护人员200余人次,选派3名基层专业人员到广州第8人民医院艾滋病临床培训基地进修学习。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治疗人数大幅增加,艾滋病患者病死率实现从2009年起连续5年下降,2015年较2010年累计降低33.9%。
积极探索总结推广
防艾“五经验”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内江市总结和建立了适宜于本地的防艾“五经验”并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推广。
一是总结了以“街道社区为平台,以专业机构为支撑,发挥志愿者作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艾滋病社区健康促进工作模式。
二是建立了疾控中心-定点治疗医院-社区组织“三位一体”的针对感染者、病人随访管理服务模式。
三是通过减少社会歧视、实施生产帮扶、鼓励生产自救等,形成了闻名世界的“公民模式”,在国际上被誉为“人类防治艾滋病的灯塔”。
四是通过“亿万农民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让中小学生回村逐户入户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模式,受到各级好评。
五是通过建立感染者“爱心家园”,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进行关怀救助,鼓励患者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建立了以“感染者为中心实施关怀救助的模式”。
截止到目前,内江市艾滋病防治机制不断完善,防治工作质量逐年提高。输血传播已得到控制,注射吸毒传播得到基本遏制,高危人群艾滋病新发感染率有所控制,艾滋病病人病死率降低了33.9%……这些都是防艾工作上取得的一些成绩,但流行危险因素依然广泛存在,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为此,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将继续树立长期“抗战”的思想,并以“马拉松”的韧劲,坚持防艾“持久战”,坚持“大健康”思想,持续为建设幸福、美丽、健康内江添砖加瓦,为维护425万内江人民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蒋菁菁 文/图)
新闻推荐
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调动积极性,人人都可创新处处都有创新
“正视中国经济的形式,死挺、硬熬,是过不去的。”姚景源说,中国经济困难产生的原因是周期性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结构性原因。姚景源分析道,当前中国经济的困难可以概括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长速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