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小平 孙溢 内江晚报记者
曾利军 实习生 王涛 文/图
“变了!不认得了!”
近日,台湾老兵肖卫国(化名)与其家人,在内江市资中县公安局孟塘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终于踏上了故土——资中县孟塘镇陈家街(现名:孟塘镇柏山村)。
95岁高龄的肖卫国看着眼前这陌生又熟悉的村庄,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7年前,肖卫国离开家乡时,还是27岁的小伙子;如今,已是身形佝偻、满脸沧桑的老者。
寻根,是这位台湾老兵的最大心愿。
求助:
95岁老兵孟塘寻根
2015年10月16日临近中午,资中县公安局孟塘派出所,一辆成都牌照的商务车驶进了派出所大门。
车子停下后,车上先下来了几个人,紧接着一位头戴鸭舌帽的老人也下车了。老人拄着拐杖,走出了车门。老人看上去虽有些身形佝偻、满脸沧桑,但十分精神。
老人叫肖卫国,与他同行的有他的儿子、孙子孙女和曾孙。肖卫国是从宝岛台湾回来寻根的。
“我们想去孟塘镇陈家街看看,找找那里的亲人,这也是我父亲的最大心愿!”走进派出所后,肖卫国的儿子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派出所民警说道。
派出所民警刘雄热情接待肖卫国一家,但对于才调入资中县公安局孟塘派出所不久的刘雄来说,肖卫国儿子所讲的陈家街,脑海中却一点印象都没有。
“陈家街?孟塘没有这个地方啊?”刘雄在脑海里使劲对全镇所有的村庄排查一遍后回答道。
“以前就叫陈家街,现在也许改名字了!”听到刘雄的回答后,坐在一旁的肖卫国拄着拐杖站了起来说道。
“老张,您知道我们孟塘有个陈家街的地方吗?”看着老人迫切的眼神,刘雄想到了派出所里一名老协警员张思华。
今年50多岁的张思华,是土生土长的孟塘人,对于孟塘的基本情况,张思华非常清楚。
“陈家街?好像就是现在的柏山村哦?”老张回忆片刻应声答道。
刘雄一边听着老张的应答,一边看了看挂在值班室墙上的钟,此时已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
“要不你们先去吃饭,我和老张先去柏山村看看。”刘雄对肖卫国一家建议道。
听了刘雄的建议后,肖卫国在其家人的搀扶下出去吃饭了,而刘雄和张思华便骑着摩托车,前往柏山村询问了解情况。
讲述:
随父入伍一去就是67年
1948年,27岁的肖卫国随父亲所在的部队溃退台湾,从此,隔海相望,与家乡的亲人失去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情越来越浓,肖卫国便有了回家寻根的念头。
“今年我已经95岁了,就想在有生之年回来看看,看看故乡的山,喝喝故乡的水,寻找故乡的亲人。”肖卫国说。
10月16日,肖卫国在儿子、女儿等人的陪同下,从台湾飞回成都,再包车前往内江资中寻根。
然而,回到资中孟塘后,肖卫国发现自己记忆中的“陈家街”已“不知所踪”,于是,他和家人前往当地派出所求助。
回家:
一个等了67年的拥抱
下午2时许,刘雄和张思华通过在柏山村一个多小时的走访询问,终于找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诉刘雄,自己还记得陈家街的一些事情和人。
带着这个喜讯,刘雄和张思华又骑着摩托车返回派出所。而此时,肖卫国等人已经吃完午饭回到了派出所内等待消息。
刘雄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讲述给肖卫国听后,肖卫国便决定和家人前往柏山村看看,那里究竟是不是自己的根。
“对,就是这里,我还记得这口堰塘!”车子刚驶进柏山村,肖卫国透过车窗看到村内的一口堰塘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随后,刘雄将肖卫国一家带到了先前称知道陈家街情况的那位老人家中。
“大爷,你还记得陈家街不?”
“这里就是原来的陈家街,现在叫柏山村了。”
“那你还记得当年陈家街上有一个叫肖卫国的人不?”
“晓得,他是我的一个堂哥,年轻的时候和他父亲到台湾去了,之后就一直没有回来过了。”
……
“我就是肖卫国,堂弟……”
肖卫国在聊天过程中得知,原来眼前的这名和自己年纪相仿的老人,就是自己的亲人。
这时,等待了67年的肖卫国与堂弟紧紧拥抱在一起,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肖卫国的孙女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眼前这感人的一幕。
感谢:
民警助其圆了“寻根梦”
67年未见,肖卫国与堂弟有说不完的话,二老紧握着彼此的手,一起回忆了过去在陈家街的点点滴滴。
下午5时许,天色已经渐渐晚了下来,肖卫国再次别离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踏上了返回台湾的路。但这次的别离,肖卫国脸上流露出满满的幸福。
“我终于完成了自己最大心愿,谢谢你们的帮助!”临走前,肖卫国紧紧握着刘雄和张思华的手感谢道。
新闻推荐
华西城市读本讯(记者王瑶)7月5日早上8点,由内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内江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郑敏率队,该局47名党员干部职工利用周...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