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诺尔尼诺气候影响,进入6月以来,今年全国各地极端天气频发,局部性暴雨洪水灾害更加频繁,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为确保全市中小型水库安全,充分发挥水库的抗洪保安作用,内江市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水库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为全市349座水库系好“安全带”,积极应对暴雨洪水灾害。
◇本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
A
除病害,
不让水库变“水盆”
昨日,记者从市水利工程管理站获悉,目前内江市共有水库349座,其中中型9座,小(1)型70座,小(2)型270座,总库容5.23亿立方米。
一直以来,这些大小水库在蓄洪抗旱、保障农业灌溉、解决城乡供水、改善生态环境、助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内江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投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落实地方财政投入,先后对276座(次)水库进行了病害整治,让悬在人民头上的“水盆”得以有效整治,多年来未出现水库垮坝的安全事故。
但由于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水库还未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加之近年来洪涝灾害发生频繁,进一步加快了病害的恶化,水库的安全度汛工作在一定时期内仍是内江市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安全重在预防。早在2014年,内江市就编制了《内江市新出险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报告》,对全市水库安全状况摸排,把106座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纳入整改范围,并陆续对水库基础设施予以加固整治。
6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市中区凌家镇的红星堰水库。这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总库容14.91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3.26万立方米,设计灌面100公顷,有效灌面26.4公顷。自1977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红星堰水库已经运行了30多年,下游坝面变形严重、排水不畅、坝体散浸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亟待整治。2015年,市中区水务局组织对红星堰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目前,上游坝坡混凝土六方块护坡衬砌平整,下游坝坡混凝土框格梁草皮护坡浇筑稳固,崭新的管理用房内整齐堆放着冲锋舟、救生衣、发电机等应急防洪抢险设备。管理用房的外墙上,设置有防洪紧急疏散路线图,雨量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中——这座水库,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具备防汛保安能力的惠民水库。
位于东兴区新店乡境内的金鼓山水库,属沱江水系小青龙河支流,是一座以灌溉和生活供水为主的小(1)型水库。金鼓山水库自1975年投入使用后,历经多年风霜,存在上游混凝土护坡局部受损、下游坝坡未护坡、白蚁危害严重等问题。经过除病虫害维修加固后,如今水库基础设施已大幅改善,白蚁危害得以根除,大坝观测设施和管理用房也修葺一新。
B
强巡查,
24小时监测水库安全
21日上午11点半,天空阴云密布,空气变得十分闷热,似乎一场大雨将至。黄河镇水库管理所副所长蔡宇正在值班。这时,他的手机收到一条内江市气象台发布的暴雨橙色预警短信:目前内江市资中孟塘小时降水达到40毫米,预计内江市资中县东北部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并伴有雷电和阵性大风。
尽管预警位置为资中县东北部,离黄河镇水库所在地市中区永安镇还有一段距离,但蔡宇还是不放心,他嘱咐工作人员紧盯监控视频,自己走到大坝上,仔细巡查水位线和大坝安全情况。
“早在4月份,为确保春灌用水和提前腾空库容应对汛期,水库就开闸泄洪,释放了大约220万立方米的水,目前水位线在334.4米,足以应对特大暴雨。”蔡宇介绍说,大坝泄洪闸机房内有三扇闸门,已经按照日常维护要求定期检修,目前功能运作正常,如有泄洪需求,将根据应急预案开闸泄洪,确保大坝和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黄河镇水库修建于1960年,总库容1450万立方米,属全省重点交通战备防洪保安水库,下游有内威公路、内宜高速公路、内昆铁路及国家大型粮食储备库,有5个场镇5万人口,保障水库防汛安全工作相当重要。
在水库管理所的库房内,记者见到,救生衣、发电机、水管等防汛应急物资配置齐全。而在视频监控室内,值班人员盯着视频监控画面几乎目不转睛。“按照值班安排,我们每天都有带班领导一名加值守人员两名24小时值班,通过视频监控和现场巡查等方式随时密切观察大坝安全情况。如遇暴雨、大洪水、水位骤升骤降或持续高水位等特殊情况时,还会加强巡检和观测的次数。”蔡宇说。
除了人员随时在岗值守为水库安全把关之外,信息化建设也为内江市水库增加了“保险丝”。
近年来,内江市全力推进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有60座中小型水库建立了自动监测雨量站、自动监测水位站和视频站等信息化预警监测设备,有100余座水库实施了水库动态监管预警系统,并积极将水库动态监管预警系统与山洪灾害防治平台系统、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有机整合,成功实现了多网并联、资源共享,提高了水库预警和应对突发险情的能力,提升了水库运行管理水平。
C
齐监管,
筑牢汛期安全网
记者从市水利工程管理站了解到,除了确保全市各水库基础设施完好、人员配置到位之外,内江市还从多个层面加强水库防汛度汛,确保汛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内江市每座水库都落实了政府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管理单位责任人“三个责任人”和重要江河、山洪地质灾害等防汛薄弱地区防汛责任人,并在《内江日报》和《内江在线》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而一旦出现险情,各地将视情况启动相应等级的防汛抗洪应急预案,防汛应急服务队伍将第一时间发挥作用。目前全市已组建134支1550人的防汛抗旱应急服务队伍,形成了市、县(区)、乡镇、村组四级防汛应急网络,以及自上而下、统一指挥、整体联动、高效运转的应急服务体系。
防汛物资储备方面,据统计,全市采取各级财政补助和争取上级分发的方式,共储备草袋0.1万条、麻袋4.98万条、编织袋28.26万条、橡皮舟6艘、冲锋舟18艘、机动船33艘、救生衣4335件、挖掘机8台、排涝设备330套。
除此之外,内江市还积极探索水库运行长效管理机制,制发了《内江市中小型水库运行管理考核办法(试行)》,探索建立了水库日常运行考核机制。
针对部分水库管理站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每年由片区站定期组织技术力量对水库开展专项检查,各管理站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督促。部分县(区)水库实行区域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以强带弱,促进了水库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能力提升。
“当前,内江市水利工程监管部门正在对全市水库管理状况开展集中清理和调研督查,加强对全市水库在管理体制、能力建设、防汛准备、日常运行管理、值班值守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水库安全和效益发挥。”市水利工程管理站站长邱向东介绍说。
新闻推荐
砥砺奋进 探索农村教育新路子——资中县配龙镇中心学校稳健发展侧记
资中县配龙镇中心学校地处偏远的资中西北角,但该校在全县乃至全市都有一定名气。自2002年成立以来,该校中考成绩连续14年在全县名列前茅,学校还先后获得了内江市教育质量优秀学校、内江市教师队...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