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振伟摄
◆本报记者刘辉文/图
“诗韵百里,毛香传奇”。4月9日,一场以“美食文化搭台、乡村旅游唱戏”为主题的大别山首届毛香文化节在百里镇隆重举行,来自城乡5000多名群众既见证了“毛香文化节”的盛况空前,也亲自品尝了毛香这一“舌尖上的传统美食”。
此次文化节以“毛香”为载体,先后举办了文艺演出、毛香现场制作品尝、毛香文化研讨会、摄影采风创作以及攀登三千寨精英赛等五大系列活动。
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在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中,来自百里镇和北中镇友情提供的所有节目全部出自“草根平民”所表演的“草根文化”。
“仓禀足而知禀赋,衣食足而知荣辱。自古以来,饮食文化就与本土文化紧密相联,世代相传。每年的春天,勤劳智慧的山区人民,就会来到田间地头采摘毛香,赶在农历三月三前后,做一顿毛香耙,这一淳朴的民风民俗,已经传承了三千年。”在两位主持人激情洋溢的话语中,由百里镇各村居12名年轻妇女组成的紫杜鹃舞蹈队队员穿着蓝色花衣、手提小竹篮闪亮登场,在幽雅的乐趣声中表演的舞蹈《欢乐毛香舞》极富浓重的乡土气息,令观众们为之眼前一亮。
“青绿济荒春卷叶,金黄放野梦拈花。”一首《毛香传奇”的二人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不仅将“毛香”主题推向了文化节的高潮,而且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了极富韵味的毛香文化。
起源于百里镇的曲子戏是一种古老而稀有的剧种,属于明代弋阳腔声腔系统,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由该镇松泉村曲子戏剧团真挚表演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子戏《关公降曹》选段,演绎了一代代百里人民的幸福生活。
演出中,由北中镇草根黄梅戏剧社演出的黄梅戏《打猪草》《仙女四赞》、由虹桥小学学生表演的经典诵读《弟子规》以及舞蹈《美美花亭湖》、男女独唱《拉住妈妈的手》《故乡茶》《父亲,我记住了》等节目无不博得了所有观众的欢呼雷动、掌声四起。同时,在演出过程中穿插进行的特邀县书画家协会会员现场绘画、书法作品展示,给文化节增添了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
毛香品尝美味飘香
在毛香文化节开幕式的现场,一边是火热而激情的演出场景,一边则是在文化节演出场地外围搭建的毛香粑制作、展示现场,更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力、凝聚力。
来自该镇9个村和虹桥居委会组织村民现场演示毛香捣浆、和面、制作、蒸煮等流程,成为毛香文化节的一大亮点。由各村精选出来的男女民间高手,在络绎不绝的观众面前亮起了各种毛香制作的绝活。映入记者眼帘的各种毛香食品品种至少在10种以上,有毛香丸子、毛香饺子、印有“福禄寿喜”字样的毛香团粑、制成牛羊猪狗鱼之类的动物造型,更有能手当场制作毛香手擀面。特别是有的展区,巧妇们现场油煎的毛香饺子、春卷、毛香耙真是香气扑鼻,诱人而至,争着品尝;抑或蒸笼蒸熟的毛香耙热气腾腾,香鲜可口,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纷纷购买各种毛香食品,尝一尝这舌尖上的地道美味。有的甚至还是受人之托,一定要捎上自己爱吃的毛香耙。
在众人的青睐和热捧之下,“毛香”诚然毫不掩饰地成了整个文化节的“主角儿”,成了表演最多、叫得最多的“香饽饽”,也是成了映入人们眼帘最多的“两个字”。
尤其是在文艺演出的过程中,十多位村妇提着小竹篮,装满热气腾腾的毛香耙,笑容可掬地送给在场的观众亲口品尝,让每一个跳动的舌尖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独特的清香美味。
文化研讨真知灼见
作为此次毛香文化节五大活动之一的毛香文化研讨会,当天下午一点钟如期举行。特别是应邀参加文化节的《清明》杂志社编辑部以及几位全国知名作家一行14人准时到会,更增加了研讨会的份量和质量。
“这次举办的毛香文化节简朴而有实效,跟不少地方相比,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品味,花钱少、效果好。所有演出的节目丰富多彩,而且都是草根农民表演的草根文化十分浓厚。”全国知名作家、安徽省原文联主席、《清明》编辑部原主编、《新安家族》编剧季宇坦诚地说。
“不仅如此,还极大地活跃了当地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群众生活的质量和含量,打响了地方文化品牌。同时,邀请县书协、美协、摄协、音协等团体的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文化节的档次和品味。真诚地希望百里镇一如既往地把毛香文化节办下去,并根据少、中、青、老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多层次地开发毛香美食品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这种草根文化非常接地气、顺民心,把艺术的种子真正播撒在基层、传扬在农村。这也充分说明了百里镇在挖掘地方民俗文化方面理念新、思路新,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其实,在文化大繁荣的潮流中,谁走在先,谁就抢占了先机,谁就夺取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这种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旅游推动、脱贫攻坚的利好结合,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软实力。”江苏籍全国知名作家余一鸣铿锵有力地说。
在研讨会上,来自县文化委、县文联、县通讯社、县作协、县镇诗词学会等方面的人士积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依托“小毛香”做活百里“大文章”、如何挖掘和弘扬毛香民俗文化与百里风土民情、如何发展毛香主导产业以推动乡村旅游、助力精准脱贫。
正如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汪丛芳即兴感赋一首:“悠闲自在乐山涯,翠绿茸茸伴霭霞。一缕清香香溢野,三春幽梦梦拈花。舌尖美食珍馐味,药里良材名贵葩。文化搭台兴百业,旅游活镇发千家。”
太中老师石德润也感怀而赞毛香文化节:“风物若须论短长,人文百里尚毛香。春山簇簇粉芽嫩,地角亭亭翠叶芳。四野人欢飞雅韵,三巴节闹醉诗乡。同歌小吃开新局,前景他年不可量。”
摄影创作风光无限
百里镇山川形胜,风景秀丽,北依司空山,南临花亭湖。境内三千寨、三千寺、祖师寨、响水崖、王念祖故居等景点甚多。诗仙李白曾游百里时,写下“断崖如削瓜,岚光破崖绿。天河从中来,白云涨川谷”的诗句。清代诗人石庞游览响水崖时,曾咏赞:“独坐观其妙,映人肝胆清。水心原不动,静听亦无声”。而今天,百里大桥、长河映月、文化长廊、远眺司空、藕塘碧浪,长虹小区又成为百里镇新的六大景观。
不仅如此,此次由县摄影家协会组织现场拍摄、采访创作毛香采摘制作等传统民间美食的工艺流程、村民采摘三千寨茶园春茶的场景更是风光无限。在海拔846米的三千寨下,十几位村民穿着极富特色的服装,在梯田式的精制茶园中,一边兴高采烈地采着春茶,一边欢声笑语地唱着《采茶歌》,与前来畅游三千寨和三千寺的人们一起徜徉在节日的欢歌里、定格在多彩的风光中,为百里镇授予县摄协“摄诗韵百里、揽三千风光”的队旗增添了精彩的瞬间。
也正如记者即兴有感而发,咏叹《云雾茶》:“三千寨下采春茶,青翠欲滴数嫩芽。香飘云雾绕山间,茶姑欢笑荡山崖。”
攀登山寨累中有乐
海拔846米的三千寨,因三峰耸立、山顶留有抗元御寇的古寨石墙而出名。其山势尖耸、沟壑纵横、怪石嵯峨,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站在寨顶,一览众山小。花亭湖像一条白带飘舞,司空山与之遥相呼应。三千寨上天然形成的罗汉袒腹、醒狮怒吼、群蜍恋母、仙人弈盘、木鱼镇山、鲫鱼晒背、犀牛卧土等十大景观,更是惟妙惟肖。春暖花开时节,在万花丛中,沟前石下,百鸟啼鸣,婉转动听,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样优美旖旎的景色中,由一方山水休闲户外俱乐部承办的百里“三千寨”杯登山精英挑战赛于当日下午一点钟拉开帷幕。来自安庆、池州、邻县湖北黄梅以及县内80多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了男女两个小组的比赛,吸引了当地广大村民驻足观看、呐喊助威,给平时寂静的小山村增添了无限活力和勃勃生机。
男子组以松泉小学为起点和终点,沿着松泉村境内的3公里水泥路经三千寺以及攀登三千寨4公里的山路,共计10公里的赛程。女子组也以松泉小学为起点和终点,沿着松泉村境内的3公里水泥路至三千寺共计来回6公里的赛程。所有参赛选手在百里镇授予“勇攀三千寨、快乐百里行”的队旗引领下,精神振奋,勇于争先,不怕苦、不怕累,快乐冲刺。特别是男子队员敢于挑战,克服山上重重险阻,鼓足勇气,你争我赶,在前后3个多小时的赛程中,顺利完成了全部赛事。戴长青、范媛媛分别获得男女小组第一名。
“为了全力搞好这次毛香文化节以及这次登山大赛,镇政府进行了周密部署,成立了10个工作小组,安排了100多名安保人员和志愿服务者,确保了各项活动有序进行。特别是镇政府和承办方均制订了详细的安保方案,在登山的险段全部拉起了安全防护绳和救生绳,在比赛的路段实行了全程交通管制,有力地保障了整个活动安全有序、成果丰硕。”百里镇党委书记赵学斌告诉记者。
“同时,利用这次契机,挖掘了毛香文化的大量史料,拍摄了大量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影像,制作了百里专题宣传片,借助各种媒体予以推介,提升了百里的知名度、影响力,更好地展示了诗韵百里、毛香传奇的无穷魅力。”
新闻推荐
“只要你好好养,一年长一两百斤肉是不成问题的,而且还可能下个牛崽,那又是一笔收入。”6月24日,当熊集盛将一头自己花6500元买来的母黄牛送到家中时,看到脱贫希望的叶应华笑得合不拢嘴。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