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牌口□陈文念
翻开《登州府志》,蓬莱的陈氏家族曾出过不少显赫人物:明朝洪武年间礼部尚书陈迪、嘉靖年间兵部侍郎陈鼎、刑部尚书陈其学,都曾留下千古功名。昔日鼓楼下的大忠祠内,曾有嘉靖皇帝亲笔题写的“一门三进士,全家尚书郎”的楹联。踏访寻常巷陌,与陈氏人物相关的地名,百姓耳熟能详:石婆婆弄、纱帽街、三牌口……踏访一条条古老街道,可以还原陈家一个个显赫而悲壮的传奇故事。
在蓬莱紫荆山街道石岛社区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弄,叫石婆婆弄。而在登州博物馆的名人故里厅,供奉着一尊汉白玉塑像-——石婆婆像。
石婆婆原名芮娘,是陈迪家的仆人。在陈氏大忠祠供奉着五尊塑像,中间为陈迪、陈鼎、陈其学,左右分别是奶妈芮娘和家仆侯来保。一个出身卑微的奴婢,缘何能荣尊显赫家族的祖先灵位?
芮娘是陈家的“恩祖”。陈家始祖陈迪,是明朝礼部尚书。靖难之变中,燕王朱棣纂取皇位,因陈迪始终不肯为其效劳,朱棣恼羞成怒,命人将他以及6个已经成年的儿子处以剐刑,残暴的燕王还派重兵荡平陈府,亲族及奴仆家眷等一百八十余人惨遭杀戮。就在朱棣派来的兵丁血洗陈府时,急中生智的芮娘冒着杀头的危险,将不满五个月、正在睡觉的陈珠藏在干涸的水沟中,侥幸逃过生死劫难。
几千里流离颠沛,芮娘一路乞讨,从南京辗转来到了登州,在这里,芮娘靠做佣人赚来的钱供养陈珠上私塾。芮娘一生未再嫁,她冒险救孤,悉心育孤的行为深深感动着后人。于是,人们在她生活过的弄堂口用黑石雕刻成芮娘像,以示祭祀之情。后人便把这条巷子叫“石婆婆弄”。
朱棣死后,陈迪得以平反,陈家后人开始考取功名。在登州街道长裕社区内,有一处南北走向的胡同,人称纱帽街。在这条街上上最早建宅子的,就是陈迪的孙子陈安。后来东西陈家人口日繁,住宅便向南扩建达十几重,成为真正的古城豪宅。
历史上在明清两代,这里出过四位尚书,八位进士。“一门三进士,全家尚书郎”是嘉靖皇帝给予的封号,说来也有意思,东陈家后代出了四个文进士:陈鼎、陈其学、陈梦充、陈驷门,官职分别为南京应天府尹、刑部尚书、南京大理寺卿、翰林院编修;西陈家则出了四个武进士:陈博、陈雷、陈梦龙、陈经佑,官职分别为武德将军、昭勇将军、密云总兵、广平守备等,可谓显赫至极。这大概应验了文臣东来,武臣西至之说吧。
其后陈家子弟为官者众多,直到清末全国举贡会考第一名陈纪云(实为状元,未授)。再加上因政绩和战功卓著,东西陈家可谓头戴乌纱帽者比比皆是,纱帽街由此得名。
在不计其数的陈家子弟中,陈鼎(陈迪的曾孙)、陈其学父子颇为出众。登州古城建筑中牌坊众多,总共有50多座,其中陈氏家庭就占九座。得名“三牌口”的牌坊,分别是彰扬陈鼎、陈其学父子的父子进士坊、父子经魁坊和父子恩荣坊,此外还有总督宣大坊、绳武坊、京兆坊、忠烈流芳坊和两座父子归葬坊。这九座牌坊都与陈鼎、陈其学有关。
明弘治甲子年(1504年),陈鼎在乡试中中举,并名列第一,俗称“解元”,也称“经魁”,次年中进士。陈鼎之子陈其学则在明嘉靖辛卯年(1531年)乡试中中举人第一名,后中进士,因而有父子进士、父子经魁之说。官府为褒扬先进,鼓励人们读书取仕,就先后在街上建了两座牌坊,是为“父子进士坊”,“父子经魁坊”。
陈鼎初在朝中任“给事中”,因弹劾大太监廖堂之子廖凯,获罪于廖堂、刘瑾之流,遭陷入狱。幸获兵部尚书王守仁、礼部尚书杨一清上书力保,才将陈鼎削职为民。回乡十年,嘉靖复出,陈鼎不但平定了商洛之乱,还两控边陲,抚驭西宁,西出大漠之哈密达九年之久。后升为浙江按察史,再升为南京应天府尹而卒。
再说陈鼎之子陈其学,在朝为都御史,巡按湖广、两淮,因诛李总兵,弹劾锦衣卫都督陆炳而获罪于严嵩、陆炳之奸佞,戍边大西北二十五年之久。由“佥事”升为千大都督、兵部左右侍郎、右都御史、刑部尚书。父子二人戍边卫国长达32年,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对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立下了汗马功劳。
明王朝为表彰陈鼎父子的功勋,在陈家居地纱帽街之北,沿经魁街又建了一座“恩荣坊”,这三座牌坊的出口处即被人们称为“三牌口”。
新闻推荐
河北太行山沿线乡村游发展助推“全域旅游”不仅能住老乡家,也能住高档宾馆
河北保定易水湖风光旖旎。游客入住会英农家院,需要提前预订。安振河今年60岁,这一手地锅鸡和地锅鱼足足做了40年。近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美丽河北·太行行”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