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用口述史留住山东抗战的影像记忆

来源:大众日报 2015-10-09 13:37   https://www.yybnet.net/

◆这部纪录电影,已经不同于文本的周到、全面、娓娓讲述,而是选取独特的方式,从普通亲历者、见证者的视角讲述中国人民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贡献和牺牲;以根据地精神和民族精神为主线,讲述冀鲁豫这块抗战时期最大的敌后根据地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军民抵御外敌、抗日救国的动人故事;怀着根据地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共同理想,怀念那些对于这块热土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帮助、奉献、牺牲的将士和普通民众。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超越。

□李九红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共菏泽市委、菏泽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电影《根据地》是山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影片,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介的影片之一。影片通过普通民众口述的形式,生动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根据地的残酷而壮烈的抗日故事,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艰苦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历史。

1937年到194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起,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大组成部分,今年共同迎来了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念日。这场战争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伤亡最惨的战争。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主要的艺术之一,在记录二战历史和表现战争不同立场、历史观和政治语境上,有千姿百态的呈现。而作为电影组成部分之一的纪录电影,也承担着独特的影像记忆的功能,截取着战争的颜色和声音、传承着战争的片段和永恒,成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捞出依然在闪光的根据地精神

纪录电影《根据地》取材视野宏大、主体意识鲜明、叙事手法新颖、细节展示丰富、影像直观有力,以口述历史的方式,从浩瀚的史海中,从时间的沉船中,打捞出依然在闪闪发光的根据地精神,凝练出依然在熠熠生辉的抗战精神。影片较之于10年前制作、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献礼影片、同样是山东省委宣传部推出的纪录电影《为了胜利》,选择了一种更加“记录”的方式,用80多位当年亲历战争的普通冀鲁豫根据地军民抗战的精选故事,通过“平民化”“故事化”的视角,把纪录电影的美学风格和阐释视角进行了新的拓展。

从文本到影像,从报告文学到纪录电影,《根据地》实现了创作理念的继承和创新。历史文献纪录电影在我国纪录电影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是对重大历史事件或一个阶段的历史进程展开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回顾与审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它担负着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中国主流声音、唤起民众历史情绪的功能。而随着时代进步和电影表现手法的创新,纪录电影也同样需要观念和表现形式的与时俱进。纪录电影《根据地》是李延国、李庆华的同名长篇报告文学的影像化展示,用镜头语言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洋洋洒洒48万5千字的报告文学,浓缩成时长90分钟的电影语汇,这部纪录电影,已经不同于文本的周到、全面、娓娓讲述,而是选取独特的方式,从普通亲历者、见证者的视角讲述中国人民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贡献和牺牲;以根据地精神和民族精神为主线,讲述冀鲁豫这块抗战时期最大的敌后根据地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军民抵御外敌、抗日救国的动人故事;怀着根据地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共同理想,怀念那些对于这块热土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帮助、奉献、牺牲的将士和普通民众。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超越。

一段段口述成就了一段

真实而厚重的珍贵史料

从描述到讲述,口述历史的讲述方式助推了《根据地》创作实践的探索和延伸。在这部纪录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探访了很多当今还生活在根据地的普通百姓,有名有姓的就有80多位,正是一位位朴实群众的一段段口述成就了一段真实而厚重的珍贵史料,总导演陈真说:“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人民的伟大,无数普普通通的百姓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奉献,在我眼中,人民群众就是真正的根据地。”这种口述的原生态、真实性、甚至是方言带来的吐字模糊性,让历史和人立体起来,超越了以往有些利用旧有拍摄的资料,辅以新拍摄的素材编辑而成的“汇编影片”式的纪录电影。

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文献记录价值的纪录电影,《根据地》具有认知价值,同时它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根据地的史料浩如烟海,影片从那些极为广博的文字载体中,勾画出一条清晰简明的历史脉络,使之既能处理好根据地的建立、建设、抗争,又要兼顾到根据地的民主、民生建设,精神与物质并举的历史创举,同时又具有情感的调动、悲壮与奋起并存的意境。片中被采访的80多位亲历根据地建设的普通群众,大多已过耄耋之年,是农民也是战士,口述历史的方式,是采用这些亲历者、幸存者、见证者的讲述串起全片,通过他们的表情、泪花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得每一位观众从中深切感受到对于民族、国家、家乡的深沉挚爱,引起内心的共鸣与心灵的涤荡,从而达到正视历史、客观准确、真实感人的传播效果。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不失艺术感染力,从而起到重铸民族魂、再现民族精神和伟大的抗战精神的作用。

影像的对比力量赋予该片

真实的感召力和新的视觉冲击力

影像的对比力量赋予该片真实的感召力和新的视觉冲击力。纪录电影《根据地》从2015年4月份开始摄制,时间短任务急,主创足迹遍布冀鲁豫这块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平原的每一寸热土、每一个角落,剧组亲历山东、河北、河南及大半个中国,实地拍摄。影片中两种色调的影像语汇带来视觉的冲击力。一方面是略带暗色底色的讲述段落,一方面是日新月异的当代场景,一面是天安门的升旗、一面是河北涉县的左权墓,现代和历史交织,镜头里捕捉着当年根据地的历史身影,镜头里更折射出现实冀鲁豫的大变革:讲述了菏泽的自民团、1941年—1942年相持阶段莘县五大村抗日、河北衡水纪庄烈士陵园、马本斋回民支队的故事。也记录了一个个不能忘记的名字:范筑先、马本斋、梁光。菏泽刘金瑞院里磨盘砸坦克、挖地洞的刘明月,河北邯郸山底村地道战,聊城红庙村的战斗、抗争、生产。河南邓小平住所、乡村直选豆选、河南孙良成、八公桥战役、各种墓碑。通过一位位亲历者的回忆,揭示战争的根源和历史真相,揭秘根据地的壮大和传承,做到了历史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既有客观陈述,又有抒情表现,使历史事件变得可视、可感,为历史文献电影增添了感性的成分,完成了用影像方式诠释历史的有益探索。

当然,由于时间紧制作周期的局限,《根据地》纪录电影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现代延时逐格镜头的穿插有些碎片化,讲述者口述时情绪的捕捉和停留略显匆忙,比如一组老人回忆当年日本暴行的擦泪镜头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2015年的中国电影是井喷的一年,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下午6点半,全国票房已达29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296.39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8.5%。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纪录电影的市场探索也值得研究,如何对处于高速成长中的中国电影票房作出自己的贡献?如何在整个纪录片行业中的占比有更多提高?《根据地》同样面临走进院线、走向银幕的挑战。据统计,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公映许可证的纪录片数量达24部,院线放映影片7部,总票房为1815.98万元。虽然拿到公映许可证的纪录片数量超过了2013年的18部与2012年的15部,但其影响力与票房依然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

期待纪录电影与中国电影的一起腾飞。

(作者系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制作公司总编辑,山东省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

新闻推荐

侵华日军为何专打“三八六旅”,侵华日军为何专打“三八六旅”

《亮剑》中有一个画面,前来找李云龙决战的日本人的坦克上贴了“专打三八六旅”标语。此事并非虚构。西安事变后不久,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就来到抗日前线。他们在山西省平定县七亘村同一地点两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用口述史留住山东抗战的影像记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