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世界读书日,听他们谈阅读

来源:宣城日报 2016-04-23 23:00   https://www.yybnet.net/

背景链接: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84本。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这书香四溢的日子里,我们采访了五位爱书人,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

方慧

(韩寒「ONE·一个」工作室人气作家)

“好作品,让快乐和力量一直停留在身体里”

袁枚曾说,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在90后作家方慧看来,阅读是她的快乐源泉。

这是一个爱笑的泾县女孩儿,每天的工作就是跟文字打交道,喜爱看书是她从事这份工作的初衷,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表示:“或许,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作家)行业,但读书会一直继续下去。”因为从小学时开始,阅读就是方慧最喜欢的事情。她说阅读不一定要为什么服务,它是一件本身就能让人快乐和有力量的爱好。

方慧爱阅读爱创作,这一切萌发自《格林童话》。书中妙趣横生的故事,让那时的她犹如闯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新世界,令她如痴如醉。正因如此,这本书让方慧第一次知道文字的魔力,让年幼的她在日常生活以外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最近忙于新书创作的方慧,告诉记者现在的她平均每周看一两本书,基本上去任何地方包里都会放上一本书,多以小说为主,有时也会看一些随笔集。近期,她正在看日本作家山本文绪写的《蓝另一种蓝》,说的是一位对自己生活很不满意的中年女人,遇到了一位过着自己曾经想过的生活的“替身”,两人互换人生的故事,她说很好看值得推荐。

“读屏时代”,碎片化阅读渐成趋势,但方慧依然坚持纸质阅读。她笑言手机和电脑总是有太多让人走神的诱惑因素,而拿起一本书却能让人很快沉进去,她很喜欢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阅读对我而言,是一种获取一种可以享用终身的快乐的方式。”方慧觉得,好作品,给你的快乐和力量会一直停留在身体里。

杨和平

(市十二中副校长,省特级教师)

“读活万卷书,行好万里路”

杨和平说,读书量少是应试教育环境下十分普遍的现象。另外两种现象的存在,才是当下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读书死”、“死读书”,二是缺乏“严肃阅读”。

教龄丰富的他认为青少年读书的量不能太少,也不必“贪多”,而在于精。结合教学实际,杨校长觉得“读活书”关键是要“读活教材”。“阅读时,要会前后联系,活用知识点。读活,重在融会贯通。”杨和平觉得,文学素养的养成不能是“泛泛而读”,而是要精读每一本好书。

所以,他说青少年时期有一定的“严肃阅读”也十分必要。严肃,杨校长概括出两层含义:首先是态度的严肃。读书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适当的做些圈点批注。另外是读的内容要严肃。  为此,杨和平十分推崇作家曹文轩倡导“多读一些打底子的好书。”的做法,他说严肃阅读会给青少年奠定精神基础。同时,他觉得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多读些“打底子”的书,再去阅读打完底子后再看的书。杨和平对记者说,青少年处于特殊的生长阶段,就应该接触符合他们这一阶段的作品,“就好比他们生活在春天,你不能让他们去面对冬天的凛冽”。

先读活万卷书,而后学会反思。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杨和平的阅读要求。在阅读方式“碎片化”的今天,杨和平认为读什么怎么读在哪读已经变得不再迫切,重要的是阅读后的反思。唯有这样,才能“行好万里路”。

黄本立

(民间“红学”迷)

“我是一个‘红学\’迷”

打记事起,黄本立就常听母亲教导要多读书。在他记忆里买的第一本书,就是《红楼梦》。为什么买《红楼梦》?源于孩提时代,黄本立的母亲常常对他说起《红楼梦》里的故事。受母亲的熏陶,他也读起了《红楼梦》。

退休之后,黄本立每天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最少有3、4个小时。其中读的最精、用功最深的就属《红楼梦》。目前《红楼梦》存世的所有版本,包括脂批本、甲戌本、蒙府本、列藏本、戚序本等,黄本立一个也没落下,都有收藏。他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描摹世情百味、人生百态、洋洋万象,皆在其中。”这也是黄大爷“独爱”《红楼梦》的根本原因。

黄本立告诉记者:酒要少喝,书要多读,读一辈子书,补一辈子虚!书读得多了,事理也就能明白了。

生活中,黄本立也常常劝诫三个儿子要多读书,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家庭氛围影响下,黄本立的儿子们都从事着教育工作。

陈先斌

(状元书城经理)

“守住一方阅读的净土”

状元书城,宣城市最大的一间民营书店,经营已超过20年,是伴随着很多人读书记忆的一方净土。

经理陈先斌,20年的光阴,就是在书城里,一天天度过的。从老宣中旁边的小巷里十几个平方米的一爿小店,发展到今天1200平方米、年营业额近600万元的大店,他感触很深。这么多年来,源于有一大批爱书人始终如一的支持,书城才能走到今天。

他也是爱书人,天天跟书“打交道”,无论再忙,他每天都会空出一段时间来读书。历史书籍和人物传记是他的最爱,《明朝那些事儿》、《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他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最近,他沉浸在《狼图腾》中,他觉得这本书名为写动物,实则写人。书中对狼性乃至人性的洞察,对忠诚、坚守、正义的解读,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陈先斌说,虽然现在网购图书和电子书籍大行其道,不少实体书店的销售遭受很大冲击,但他坚信,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有爱书人,那么状元书城一定会坚守下去,守住一方阅读的净土。

李惠华

(状元书城优秀员工)

“读书,改变了我”

在状元书城工作了11年,从当初选择这份职业到今天,李惠华说,读书的爱好,使她专注,也是改变她的根源。

“书能让我抛开急功近利,抛开烦躁浮华。”负责文学类图书销售的李惠华,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年的阅读量超过100本。这其中,有流行读物、励志图书,也有大家经典,最近她正在读龙应台的《目送》。

实际上,这本书她已经读了不下三遍。可每再读一遍,她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她笑言,刚开始工作那会自己性子急躁、脾气不好,不知道怎样跟儿子沟通,很是苦恼。正是这本书让她懂得如何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和期望。而最明显的变化则是她已不再是儿子眼中那个总爱唠叨的“欧巴桑”,而是一个能俯下身来与孩子平视、交心相谈的好妈妈。

这些年,李惠华一直坚持阅读。读书让她明白: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在她看来,爱读书的人,内心是柔软的。能在喧嚣的尘世,时刻自我反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人从中获得平和、快乐,也有的人从中获得知识、技能,书的内涵是广泛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爱书的独特理由。今天,请放慢你的脚步读一本好书吧!

新闻推荐

刚刚拿到毕家祯先生的第二本散文集心灵的韵律读着读着

毕家祯《心灵的韵律》读后人谷子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一丝一线编纸帘2016-05-27 22:56
评论:(世界读书日,听他们谈阅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