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在大修厂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首次成立了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改委”),推行“群众主体、政府主导、依法推进”新模式,不仅赢得了棚改户的支持,更有力有效地推动了棚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7年12月15日,大修厂棚户区改造项目模拟征收正式启动,15日94户完成签约、16日80户完成签约、17日70户完成签约,仅仅3天,签约率就超过了50%;截至目前,已完成签约棚改户481户,签约率超过99%。
◇杨天遨 王琦 文/图
成立自改委
让棚改户参与其中
大修厂属于典型的老工矿企业,现居住的居民大多数是大修厂改制后的职工,属市中区玉溪街道脚盆田社区管理范围。该片区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多数属于筒子楼,功能配套不齐全,无厨房、厕所。由于年久失修,该片区房屋存在严重的安全、消防隐患,经房屋鉴定部门鉴定,其中多数房屋为D级危房。
多年来,居住在此的多数居民棚改意愿强烈,但由于该片区低收入群体多、居住密度大、户籍关系复杂等诸多原因,造成该片区棚改工作一直未正式启动。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创新工作模式是有效突破口。
经过前期情况摸底,分析讨论,市中区找到了突破口——成立自改委,让棚改户参与棚改工作,打消他们的疑虑,赢得他们的支持。
2017年10月13日,在玉溪街道和脚盆田社区的组织下,大修厂棚户区自改委选举大会举行,32名候选人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19名自改委成员,同时按照得票的高低顺序,产生了一名主任和两名副主任。
自改委成员做表率
上百户违建实现“零赔付”
大修厂棚户区房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属于筒子楼,功能配套不齐全,无厨房、厕所。
为了生活方便,一些住户便利用公共区域搭建厨房、厕所,从最初的几户,逐渐发展到上百户,违建在这里早已“习以为常”。
经过前期摸底的情况,不少棚改户对于违建不能算作拆迁面积,不能得到补偿的合法规定,并不“买账”,甚至对棚改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棚改工作就无法顺利推进。
此时,自改委成员率先做出了表率。在计算房屋面积时,他们主动表示违建不算做拆迁面积,同时也未提出任何补偿请求。不仅如此,在棚改工作启动后,他们更是积极配合,成为了第一批签约的棚改户。
大修厂棚户区自改委主任唐洁表示,自改委成员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更多的棚改户不能触碰法律法规的底线,理解支持棚改工作。
在做好表率的同时,自改委成员还分成了3个小组,分片区到居民家中做政策宣传,劝说他们主动对违章建筑先行实施拆除,或者放弃补偿。
在自改委的不懈努力下,最终100余户居民主动放弃了不合理的补偿要求,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依靠发动群众
合力攻坚出实效
针对棚改工作中,少部分棚改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甚至漫天要价的情况,在多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自改委采取了“上下加压,合力攻坚,逐个击破”的工作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夏某是大修厂的老职工,有两套房,但只有一本房产证,却提出了“两套房,就该补偿两套安置房的要求”。但根据棚改的政策,一本房产证只能补偿一套安置房。
自改委的成员多次入户做工作,但夏某仍以补偿“不合理”为由拒绝签约。
为此,自改委一改之前“单兵作战”的方式,2017年12月19日,包括自改委主任、副主任在内的19名成员“齐上阵”,再次前往夏某家中,轮番做夏某的思想工作,同时,又请来“外援”——夏某的妹妹,让其妹妹对夏某进行劝说,讲解其中的利害关系。
两天的“持续战”,逐渐让夏某意识到,不能因一己私利而损害广大居民的利益,2017年12月20日晚10点左右,夏某主动来到大修厂片区房屋征收补偿现场签约点,并于当晚12点前完成签约。
无独有偶,在处理另一户居民方某的过程中,自改委在宣传、解释政策的基础上,又积极发动方某的亲朋好友以及工作单位的领导、同事,最终让方某完成签约。
方某屋前有一棵黄葛树,并声称其母亲利用这棵树结出的黄葛兰每年能挣几千元,在商谈补偿问题时,方某要求政府补偿2至3万元。
根据相关规定,方某的要求并不合理,自改委经过开会,大家一致认同,并否定了方某补偿要求,但方某以此为由拒绝签约。
在多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自改委采取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策略”,一方面发动方某的亲朋好友对其进行劝说,另一方面在征得广大群众同意的前提下,联名上报市政府,希望政府切实保障大多数棚改居民的利益,在限期内若方某仍拒绝签约,就对方某的征拆房屋进行强制拆除。
不仅如此,自改委还积极发动群众到方某工作的单位,通过其单位领导、同事给方某做思想工作,对方某进一步“加压”。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方某最终放弃不合理的要求,于2018年1月13晚完成签约。
事实证明,在市中区大修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自改委确实起到了宣传政策、收集资料等上传下达的作用,而且让棚改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进行,赢得了广大棚改群众的支持与信任,从而让棚改工作快速推进。
新闻推荐
逢年过节,朋友间、同学间、同事间聚会免不了要喝酒。但近年来,一起喝酒、劝酒后引发的生命安全意外纠纷屡次见诸报端。也正因为如此,最近,网上流传聚会喝酒先签所谓的“免责承诺书”,网友更将之戏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