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安静文/图
清晨,人们伴着音乐翩翩起舞;黄昏,热爱体育运动的挥拳弄剑。时下,攀枝花社区文化广场红红火火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滋润着百姓生活。
文化广场欢歌笑语
11月3日晚,东区瓜子坪街道青年路社区小广场,伴着火树银花,人们三五成群聚集在这里。
音乐响了起来,一位中年妇女唱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引来早早在旁边等待的人们伴歌而舞,跳起相同的舞步;刚吃过晚饭的农民工也走进舞场,在人流里旋转;一些年过花甲的老大爷、老大妈围着太极揉推器和室外跑步机一边锻炼一边聊家常;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健身器械上玩耍……
“参加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让我这曾体弱多病的老汉焕发了青春。”正在社区文化小广场锻炼身体的花甲老人张新精神矍铄。
他告诉记者,他是攀钢矿业公司兰尖矿退休职工,居住在瓜子坪青年路社区,曾被人称为“药罐子”。过去上班早出晚归,生活单调;退休后参加社区组织的这样活动、那样竞赛,天天跟过节一样,既忙又开心。
“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我年逾花甲的时候,迎来了生命的第二个春天。”老人说,他在2006年至2010年间,先后参加市、省、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剑)比赛”,分别夺得了“孙式太极拳比赛”第一名、四川省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吴式太极拳比赛”第一名和全国“老年人男子各式太极拳(剑)比赛”第一、二名。
这是东区瓜子坪街道青年路社区文化广场活动的一个镜头。同样,这种五彩的社区广场文化活动,日复一日地在市区各街道、社区上演。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市中心广场、竹湖公园、安宁河畔、各区(县)街道社区文化广场都会传出优美的舞曲声和练唱声。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各社区居民群众尽情地跳着、唱着美好的生活。
2002年11月,为庆祝党的十六大召开,攀枝花市组织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群众性文艺调(汇)演。在历时4个月的文艺调(汇)演中,全市各群众性业余艺术团体竞相登台亮相,而舞蹈《红色交响》、《世纪春雨》,歌曲《我们与世界握手》、《精忠报国》,小品《一针见笑》等节目令人难忘。
今年初,三区两县迎新春文艺汇演分别在各区(县)拉开帷幕。各区(县) 社区居民艺术团体表演的舞蹈《好运来》、《欢乐中国年》、《中国娃娃爱曲艺》,快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节目,反映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和居住环境的变化。
演出尽管舞台设置简单,但却吸引了上万市民观看。特别是演出结束后,观众仍依依不舍,不愿离去。
构筑“城市10分钟文体活动圈”
“快走,跳舞去。”
只要不下雨,一到傍晚,东区弄弄坪街道东风社区的志愿者、党小组长代宗富老人就会兴冲冲地叫上老伴、约上邻居,到社区文化广场跳坝坝舞。
“过去社区没有文化广场,居民不是玩扑克就是打麻将。前些年,东区政府投资,在垃圾堆上建起了文化广场,我们才有现在的活动场地。自从社区有了文化广场,大家锻炼身体的热情可高了,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舞,与邻居话着家常,人都感觉轻松。”代宗富老人乐呵呵地说。
他说,近年来,市里倡导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社区兴建了阅览室、健身活动室、文娱活动室、公共服务厅、便民服务站、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方便。“尤其是市区文化主管部门每年组织专业舞蹈老师,对我们喜欢跳舞、唱歌、弄剑的人进行辅导培训,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面对群众不断激发的文化热情,基于“建立群众身边组织、建设群众身边场地、开展群众身边活动”的精神,近年来,攀枝花市以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质为目的,以不断满足居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为动力,逐步加大了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区(县)文化部门不失时机地加大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引导和扶持,并出台了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相关政策。
各区(县)通过地企共建、投资新建和改、扩建等方式,促进了社区文化体育广场建设。
在2005年至2010年间,东区先后建成弄弄坪、五十四步步高、湖光等社区休闲文化广场340多个,安装健身路径332套,群众室内、室外文体活动场地面积分别达2.1万平方米和18.4万平方米,实现了“城市10分钟文体活动圈”。
如今,东区60个社区(村)均配有专职或兼职文体活动辅导员,负责组织日常群众文体活动;每年区里还对这些辅导员进行培训,考核上岗。
在2000年至2010年间,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分别建立了美术、书法、作家协会等文艺团体,拥有秧歌、舞蹈、合唱团等各类文艺队伍,保证了街道每月有大活动,社区每周有小活动。
“社区文化建设正温暖着越来越多的辖区群众。目前,全市每个社区都有一到两支群众文艺表演队,群众文艺队伍总数在300支以上。这支以居民群众组成的秧歌队、迪斯科健身队、太极舞剑队、腰鼓队、舞狮队和社区文娱宣传大军,自娱自乐,自编自演,常年活跃在社区文艺舞台上,丰富了社区老百姓的生活。”11月5日,市群众艺术馆负责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副馆长陶元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全市城区已建立社区文化体育辅导站180余个;各区(县)安装全民健身运动器材上千套;全市有16个街道、129个社区设置了各类体育指导员近2000人。
新闻推荐
“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全面发展、工作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全市城乡档案事业的协调发展。全市44个乡镇全部创建为规范化管理单位;65%的村创建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单位;全市...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