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海峰 林莲
12月2日,历时近4个月的攀枝花市第六届运动会在米易县落下帷幕。从8月8日开赛,赛场上,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脸庞、一阵阵呼喊加油、一幕幕令人激动的场面,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全市人民在创建“体育强市”,促进全民健身进程中感受到的幸福。运动、健康、和谐、奋进的市运会主题在迷昜湖畔再次得到升华。
市运会首次移师县区——
软硬件保障赢得了赞誉
攀枝花市运动会是全市人民增强体质、磨练意志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攀枝花市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从1971年开始,市运会都是集中在市区进行。
去年,攀枝花市决定将四年一度的市运会举办权首次移交县区,三区两县轮流“坐庄”,促进全市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运动的均衡发展。米易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县。
今年4月,当米易接过市运会举办权时,距六运会开幕只剩半年多的时间。为了满足市第六届运动会的硬件需要,米易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2100万元,对六运会主会场——米易县体育场进行全新打造。面对任务重、时间紧的难题,米易县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加班加点。同时,米易县着力考虑比赛候场、休息、通道等功能区的建设,努力为运动会提供最优质的比赛场馆。
8000多人次的运动员齐聚米易,给米易的接待能力提出考验。米易县委、县政府多次开会解决相关问题,力求让每位到米易的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感受到米易人的热情。为保证运动会期间交通便利、住宿和饮食的安全,米易县各职能部门纷纷行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交通整治、治安巡逻和卫生、消防、食品安全检查等工作,将繁荣祥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局面展现给每一个参赛的运动员。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医务人员、公安全程驻点服务,默默守候在赛场边。高规格的体育设施、体贴周到的后勤保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赢得了赞誉。
开赛到闭幕近4个月——
逾10万人次观看比赛
12月2日中午,市六运会最后一场比赛——成年组男子篮球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场边,市民们围得水泄不通。一次次成功的防守、一个个篮球入网都会引起围观市民的喝彩,连场边维持秩序的民警们都被场上激烈的比赛所吸引。
“我每天都要带着孙子一起来看比赛,虽然说在米易举行的比赛很多,但是像市运会这样的大型综合赛事还是第一次。”家住米易县城北社区的居民何新华告诉记者。
这些年,随着米易县城市环境的改善,提供给人们锻炼的场地也越来越多。从2005~2009年,米易投资3个多亿,在城北新区先后建成田径运动场、灯光篮球场、排羽球场、网球场、恒温游泳馆等体育场馆设施,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共有10万人次观看了市运会的比赛,此次运动会是攀枝花市自1971年举行全市运动会以来,项目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运动会。来自攀枝花市三区两县、各大企业、各行业的19个代表团8000余人次运动员报名参赛。设有老年组、成年组、学生组三个组别46个比赛大项572个小项,产生金牌572枚,107人次打破70项市运动会纪录。
近年来,攀枝花市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建设等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当前,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建设幸福攀枝花,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一场体育盛会,必将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新闻推荐
1988年,米易县普及初等教育;1991年,米易县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扫盲验收;1998年,米易县“普九”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成为全国第五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县;2003年,米易县与攀枝...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