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前,攀枝花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为零。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攀枝花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迅速成长。截至目前,攀枝花市农业专业合作社达300余家。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让入会社员在合作共赢中尝到了甜头,有了“温度”。但在发展过程中尚欠高度,尤其一些合作社在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上,还没有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从成立至今磕磕绊绊……
“最近,村上20多户村民分得了入股红利,我家也分了两百块钱,合作社好!”
“我家种芒果,全靠合作社的帮助。不然,每年哪里会有十几万的收入?”
“这几年,农村合作社发展快,但困难和问题不少……”
近日,记者在农村采访,一些村民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报喜的,有说忧的。前行中的攀枝花农村专业合作社究竟如何?
合作社的“温度”
“今天,商量成立合作社,大家谈一下看法。”
“目前,村上有果树3000余亩,苗圃母本园150亩。要是村民能牵起手来,将原来的民间经济合作组织(协会),转型成立‘专业合作社\’,当然是好事!”
“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我们应该成立合作社。这不仅可以为芒果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技术服务,还能集中农产品,与经销商谈判芒果供应价格。”
这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后,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农民自发组织起来讨论时的一个剪影。
“先干吧!”现任混撒拉芒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李德把大家的想法和建议,归纳成三个字。而后,混撒拉芒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合作之路由此拉开。
3月17日,记者在混撒拉村采访时,李德说,作为攀枝花首批注册的合作社之一,混撒拉芒果专业合作社历经5年的发展,现已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的芒果产业发展模式。
五年来,为解决基础设施跟不上的问题,合作社积极申报基础设施项目,混撒拉村建起了一个灌溉3000余亩果园的提灌站,投资300余万元对混撒拉水库进行了整治,为村民种植芒果提供了水源保障。为解决芒果品质不适应的问题,合作社协调市、区科技局专家到村上举办科技讲座和现场培训,为村上培养了一支芒果栽培、管理技术队伍。为解决品牌效益不明显的问题,合作社组建了攀枝花市德益果品开发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联营运作模式,有效整合了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建立起培训指导、生产资料、品牌注册、产品包装、市场销售“五统一”的管理模式。目前,公司在全村已发展联营户100多户,签订了2000余亩示范果园的联合种植合同,初步形成了混撒拉芒果的品牌效应,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如今,混撒拉村家家户户种芒果,全村已发展优质晚熟芒果12350亩。其中,已挂果6000亩,进入盛产期3000亩。2011年全村芒果产量达到2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1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6680元。
混撒拉芒果专业合作社的嬗变,仅是攀枝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一个真实镜头。
近年来,随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财经、信贷等部门的倾情帮扶,攀枝花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队伍迅速成长。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芒果、石榴、蔬菜、黑山羊、生猪养殖等专业合作社300余家,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0%以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年均纯收益增长30%以上,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40%左右。
市农牧局经管处负责人张斌说,目前,攀枝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五大特点: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兴办,如仁和前进普达芒果合作社,米易县芭蕉箐枇杷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多元化,既有种养大户牵头的,也有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从初期的生产领域合作起步,逐步向品牌、流通领域发展,如市联庆大田石榴专业合作社由单独组织生产发展到帮助种植户进行生产资料采购、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果实套袋、产品营销等全方位服务;一批优质品牌逐步形成,产品远销省内外,如“仁和”芒果,“攀西”石榴远销西安、北京、广州、成都等地,中坝草莓、烂坝蔬菜等品牌在市内外也小有名气。
入社者的喜悦
3月18日下午,盐边益民乡新民村村民倪焕恩在自家猪圈里忙碌。
倪焕恩去年以入股的方式参加了盐边县龙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他在合作社入了两股现金,每股1000元。刚开始还有些担心,怕合作社办不好,入股的钱打“水漂”。
“没有想到,不到一年,合作社就有了利润,村民分到了红利,我家分得两百块钱。”倪焕恩忐忑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倪焕恩告诉记者,过去不懂养猪技术,一年到头总亏本。自从加入了专业合作社,家里养的猪只要出现情况,打个电话,合作社的技术员就下来解决。特别是实行科学养殖后,合作社对社员定期进行猪配种、疫病防治、精细化管理等养殖技术的培训。现在,他家养了80多头猪;母猪每次都能多生2—3头仔猪,一年下来,最少增加两三千块钱。
龙腾四海农牧公司负责人张天长告诉记者,龙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2011年4月由攀枝花龙腾四海农牧公司和西昌万千饲料公司牵头,共同注册成立的,目前有103户成员,其中有23名现金入股的股东。倪焕恩是其中的一户。
“今年1月12日,合作社首次进行分红。” 张天长说,农户现金入股采取自愿,同时农户也可以实物产品入股。去年合作社通过投资购买种猪生产仔猪后,有5万元利润。按合作社财务管理相关规定,提取了1万多元红利,对现金入股的股东根据出资额的10%比例分红。随着合作社的发展,村民用实物产品入股合作社的,今后也能享受分红。今年,合作社和龙腾四海农牧公司还准备在盐边北部地区建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300头种猪。
“通过在石榴班一年的学习。去年我家种植的190棵大青皮软粒石榴树,平均每棵增加了15斤石榴,卖了2万多块钱。其中一棵石榴树,结了一个1.95斤的大石榴。入了合作社真是好!”3月19日,仁和区大田镇片拉立村会议室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该村的“泥腿子”们畅谈着在“大田石榴专业合作社”培训班里学习后的体会。
2008年,仁和区大田镇从事生产、贮藏、销售的农户和技术人员自愿组建了“大田石榴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投资上万元对“攀西”牌优质石榴进行了商标注册、品种审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统一了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质量标准。一时间,产品供不应求,农民收入提高三倍以上,并涌现出一批种植石榴能手和专业大户。
像盐边县龙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大田石榴专业合作社一样,市黑山羊专业合作社、盐边县和爱蔬菜合作社、米易南亚热带名特优水果专业合作社、普达芒果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依托农业科技部门发展农专组织,通过技术部门提供的种、养、深加工技术,使不少农户从中得到了实惠,收获了喜悦。
层面上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攀枝花市大多数的农民合作组织都是以协会的形式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一些农民合作组织虽转型为合作社,但在缺乏可资借鉴成功范本的情况下,即便法律渠道已经畅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前进的障碍仍然存在。尤其一些合作社在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上,还没有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记者发现,在攀枝花众多合作社中,虽然各个合作社都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挂有合作社的牌子,但并非都在从事经济合作的事务。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规范,人员结构令人担忧:由于合作社的社长均由村民不记名选举出来,大多在当地德高望重,但却年事已高。这种情况让人忧虑合作社的负责人“热情超过能力”,在市场调研和农产品营销方面鲜有作为。
“我们之所以做得不好,是因为没有得到政府的更大支持,”一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
为什么合作社负责人要选德高望重的老人,而不是具有现代市场意识的年轻人?
市农牧局经管处负责人张斌说,这个问题其实并非合作社本身造成的。随着大量农民青壮年的劳务输出,一些村组仿似虚壳。留守村间的老弱病残,相对熟悉的只有传统养殖业,且即便有心打造产业,“但受知识匮乏、市场意识薄弱的局限。”
张斌认为,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易、发展难,是操作主体行为能力的限制造成。“加上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员得不到合作社的经济利益,所以合作社的号召力显得非常脆弱,其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他说,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对其操作者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组织形式。其运作过程十分纷繁复杂,若没有事前的充分准备和事中的不断学习总结以及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它是很难成长起来的。
“缺乏明确的目的,具体的目标和生态保护意识。成立协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该设定多少个具体的目标?该经由怎样的途径去实现?组织者和参与者似乎都未深思熟虑,或者仅停留在浅薄的层面上。”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合作社从成立至今,只是简单复制相互之间的产业规划,却难以凸现本社的特色,或者“根本没有产业基础”。
专家建言
市农牧局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孙琳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年农民自主合作的新生事物,农民对它的了解和接受有一个过程。因此,积极正面的宣传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学习交流会、知识抢答赛等活动,推广普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广泛开展社员培训、交流、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增强社员之间的联系,建立融洽的社员关系。”
市农牧局经管站负责人蒋先生认为,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增长很快,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合作社的规模宜小不宜大,以避免社员过多、经营范围过宽造成合作社管理混乱。“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兴办合作社,力争成熟一家,发展一家,壮大一家。突出示范社的带动作用,推进合作社标准化建设。”
蒋先生说,事业兴旺,离不开人才支撑。“要从政府涉农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尤其是理事长进行管理、科技信息、销售服务等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晏洁张荣裴4月6日,攀枝花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崭新时期。当天,攀枝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启动仪式暨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工作会召开。国家、省级部门领导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市各有...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