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在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攀枝花特色文化建设,形成巨大的文化吸引力,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进一步加强思想认识,增强各界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攀枝花文化的清晰认识。要充分认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思考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乃至一项具体工作时,要通盘考虑,将文化的元素注入其中,在全社会努力形成重视文化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加强规划导向,努力形成时代性和前瞻性结合的攀枝花文化建设规划。攀枝花文化要发展,首先应当有一个充分凝聚地方特点、有时代气息和前瞻性的文化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要充分集纳攀枝花各族各界的意见建议,要特别注意与充分挖掘攀枝花文化资源优势和创造优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相结合。规划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匹配,与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和“幸福攀枝花”相一致,并坚持把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一道纳入目标考核体系。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文化建设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既要筑巢引凤,也要接纳“麻雀”。既要引进文化领军人物和中高层次人才,也要引进没有高学历但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既要引进外地人才,还要吸引攀枝花籍人才回到攀枝花,留在攀枝花发展。二是注意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协调,坚持本土取向,重视培育能够走出去的本土文化人才,注意引进人才的任用和服务。三是要整合宣传、文化、广电、影视、旅游、社科等机构资源和有关方面的人才资源,形成文化发展人才联席会议制度,聚合各方的文化人才优势,发挥文化人才在发展攀枝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四是注意借力借势用好文化人才资源,在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上有新的突破。
进一步树立文化项目意识,不断推出具有攀枝花文化特点的精品力作。文化发展可以实行项目制度,从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完善,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的建立,乃至一个具体的文化行为,都可以实行项目制度,让更多的文化人参与,把更多的智慧吸纳进文化发展之中。在推行文化项目制度的同时,大力推行项目招标制度。做到项目紧盯精品,经费紧跟项目,突出经费向重点项目倾斜制度,建立完善精品力作重点扶持(奖励)制度。
进一步增强传播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推介攀枝花特色文化。一是要有一批由政府出资打造,进行包装的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宣传品;二是组织好一场能够反映攀枝花开发建设史的歌舞剧;三是优化节庆文化活动;四是大手笔规划建设攀枝花博物馆、攀枝花特色雕塑,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五是落实专门人员,收集整理省内外、国内外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攀枝花文化发展的借鉴;六是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开展各种有奖征文、征集等活动。
进一步增强文化品牌创建,持之以恒地推进攀枝花文化品牌良性发育。要在文化产品包装、打造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让攀枝花的文化产品披上既有地域内涵又有时尚气息的文化外衣。注册一个具有本土特色,响亮的、为社会各界认同的文化品牌,做好品牌建设工作,使品牌从“未名”到“知名”再到“著名”,不断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促使攀枝花文化生生不息、绚丽多姿。
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用良好的机制实现攀枝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通过一整套完整有序的制度,实现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与工业文明、与三产旅游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巧妙融合,实现文化与自然的融合,让文化无所不在,深深根植于人类活动中。
(作者单位:米易县委党校)
新闻推荐
【一事一议】100个项目惠及8.6万人本报讯(特约通讯员易德文记者刘浩)近日,记者从米易县财政局获悉,该县2011年度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全县共完成2011年度村级“...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