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是一本无字书。读书,首要的是读好无字书,也就是读自己。在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在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读美丽背后的丑恶,读微笑背后的心酸。
从小到大,原来陪伴我的伙伴、亲人慢慢疏远或不再了。唯独书,一直忠诚地伴我左右,不离不弃。
我与书的渊源,要从父母那代说起了。我父母都是农村人,家中兄弟姐妹多,由于当时家中条件很差,年长的兄姐要在家照顾年幼的弟妹,故都没钱没时间读书,也就是文盲。到我上学时,父母自然没能力辅导我学习,每当作业不会写时,爸妈总是跟我说:“看书,多看几遍,总能找到答案的。”由此,我便习惯了看书,渐渐爱上了看书,也从此与书成了好伙伴。
初中时,我偏爱诗歌散文,每每有空便和死党一起窝在图书馆里大饱眼福。业余偶尔谈笑间,我们还互相卖弄一下,随性乱作几句“诗歌”。记得曾有不少路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们,那时我们会傻傻大笑,以为别人是在羡慕呢,现在回想起来的确傻得可爱。
高中时,因为学习压力大,我几乎没怎么读课外书。直到毕业的那年暑假,每天中午,在家人都午睡后,我都静静地坐在后院门口美美地欣赏向同学借来的《三毛全集》,我被三毛的精神深深地感动、鼓舞,至今想起还很向往她在沙漠中度过的那些日子。
高中毕业了,接到通知书的那刻,别人都是很高兴的,唯独我有点难过。对于农村人来说,供养大学生是多么困难的事,我怕我没机会读大学。爸爸或许读懂了我的心事,对我说:“你考上大学了,不用像我们这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种地了,终于跳出‘农门\’了,真好!你们放心,无论砸锅卖铁我也会供你们读完大学的。”这时,我才知道爸妈的苦心,他们一心让我读书就是为了让我们改变命运。
读大学了,由于功课较松,学校的图书馆和一间破旧的小书社成了我们几个女孩每周必去光顾的地方。图书馆里的书大多是跟学习相关的,课外书比较少点,我在里面阅读最多的是和法律有关的书籍和一些医药类及美食类的书籍。现在,自己偶尔生一些小毛病,如感冒、头晕、咳嗽等,都能依据书上内容自己去买合适的药调理一下,把病痛消灭在萌芽状态,既省了去医院的时间也省了高昂的医药费。
回眸过去,现在我已人到中年,尽管生活比以前更复杂了,业余时间更少了,但我仍然没有忘记我一直的伴侣——书籍。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当我有任何不顺心的事时,集中精神走进书香,我就能忘记一切烦恼。我也更加相信,知识是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财富。我会一直努力学习,终身与书作伴。
(本文为攀枝花市“第三届全民读书节”农民征文比赛二等奖作品,作者为米易县地方税务局普威税务所干部。)
新闻推荐
□董彦本报记者江潇文/图和许多退休职工一样,今年66岁的赵瑞对近几年不断调高的养老金感到特别满意。1998年赵奶奶退休时,每月只能拿400元钱的退休金,而到如今,她每月能够领到的退休金已经有2000多元...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