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云超
“攀枝花有金沙江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工业文化,这里是‘钒钛之都\’,也是‘阳光花城\’,我们应该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2012年,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李明在提交的《促进攀枝花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中,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文化吸引力不够是制约攀枝花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提升城市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制定完善具有较强兼容性和拓展性的文化旅游专项规划。打造多元化载体,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互动性,在旅游景区打造中融入文化内涵和品位。高水平策划文化旅游活动,打造以特色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旅游。”李明建议。
2012年,攀枝花市紧紧围绕打造阳光康养旅游城市这一目标,按照推动项目建设、拓宽客源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积极作为、纵深推进。
2012年11月,米易县举办的迷昜颛顼文化大型文艺晚会让攀枝花人领略了一场本土文化带来的感官盛宴。为进一步挖掘全市的旅游资源潜力,统筹打造特色阳光康养旅游,市旅游局编制《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凸显文化魅力。在此基础上提炼攀枝花市的三线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精髓,彰显文化魅力,提升了攀枝花市旅游产业文化内涵。
2012年12月,在人民网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2012中国品牌节庆评选活动中,攀枝花市举办的“中国·攀枝花欢乐阳光节”,被评为“2012节庆中国榜·最具特色魅力节庆城市”。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发起更多形式的互动,第三届欢乐阳光节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吸引市内外群众的广泛参与,集中展示了攀枝花市旅游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及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和市民精神风貌。
随着攀枝花市旅游要素市场建设力度的加大,攀枝花市积极推进景区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精心打造彝族民俗风情街、米易龙潭溶洞龙文化系列游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延伸。2012年攀枝花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文化融合带来的效益日益显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罗光鲜报道)近日,米易县被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评为“第一轮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优秀县”,是攀枝花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2009年底,米易县湾丘—垭口片区被列为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示范片涉...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