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荟琳 特约通讯员 李强
不用每天扛着锄头到田间地头,取而代之的是在自己的小店里运筹帷幄。放在10年前,这是住在东区银江镇倮果村2社的冯单碧从没有想过的事情。如今的她已经是一家名叫“永发鱼馆”的老板,一家人的年收入也从10年前的几千元到现在的10余万元。
8月11日上午,适逢人们就餐的高峰期,冯单碧一边招呼过路的客人到她的店里吃饭,一边指挥鱼馆里的服务人员,忙得不亦乐乎。冯单碧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辖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角。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规划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日益强化、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在东区的城镇化进程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占地16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不断提升,而主导这场巨变的则是该区的选择型发展路径。
“锄头”与“算盘”的更替
“现在到了周末和节假日,来我们这里休闲旅游的城里人就特别多,人来得多消费也多,这不,才一个月的时间我的毛收入就有2万元,比起以前种粮食种菜划算多了。”靠经营农家乐富起来的阿署达村村民鲍和虎的话语中总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
随着该区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和鲍和虎一样的村民,放下了“锄头”,拿起了“算盘”,在希望的田野上,上演城镇化的故事。
“半年前,我们一家还住在旧房里,现在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而且周围的环境一点儿都不比那些城里的生活小区差,安逸得很!”虽然已经搬入新居半年多,密地二社佘世良一家人却仍沉浸在喜悦之中。每天傍晚,到楼下的小广场散步,成为了一家人饭后的必修课。
走进密地二社村民集中居住区,绿树掩映中矗立着5栋崭新的楼房,配套的休闲小广场及其它附属设施一应俱全,优美整洁的环境、井然有序的生活,让当地村民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梦想。
从过去的土房到现在的别墅楼栋,从晴灰雨泥的崎岖山路到一条条全线贯通的村级硬化公路,从面朝黄土的辛勤劳作到经过培训进厂当工人拿固定工资,从普通乡村到近郊休闲旅游热点……城镇化为这片土地的人们所带来不仅仅是环境的提升,更是观念的变革。“今年,我和其他村民一起合计,想把我们农家乐重新装修一下,提升我们全村近郊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显然,对于未来,鲍和虎和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打算。
新旧并举横向拓展
8月11日,在炳草岗街道金曦苑旧城改造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顶着烈日进行施工,“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地面四层施工,预计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底前完成。”与此同时,位于炳三区的全市首个五星级酒店也正在抓紧建设,预计今年十月底完成封顶。
加大旧城改造,拓展城市新区,两条腿走路,这对于一个承载了全市30%人口的中心城区来讲,刻不容缓。
然而,一个城区的建设,需要科学、超前的规划。年初,东区聘请了一批知名城市建设的专家,为全区的城镇化发展规划“把脉”“开处方”。
“一核辐射、三圈集聚、一带拉动和五区发展”,在众人头脑风暴下,一个中心城区的功能分区已经逐渐清晰:以炳草岗中央商务区为核心;以大渡口——五十四、密地——瓜子坪、东风——弄弄坪等三个区域性服务业发展集聚圈;以渡口桥至雅砻江大桥滨江发展休闲产业经济带;以密地物流商贸发展区、炳三区科教文化发展区、阿署达近郊休闲度假区、大黑山森林旅游休闲度假区、华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区等五个产业集聚发展区。
在这样的规划的指导下,东区城市新旧城区建设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钢城集团总部大厦、攀枝花体育公园、区行政中心等一批对新区开发建设有较大支撑作用的项目推进成绩理想;金海世纪城、四十中小、三森美居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金联御都、金曦苑、都市国际等旧城改造项目按照进度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区新区开发面积已达5060亩,旧城改造面积达705.7亩。
“虽然目前来看,这里的人气还不是很旺,不过相信随着这一片开发力度的加大,这里一定会成为一个繁华区域。”已经是三家餐饮店老板的荣家成,看准了位于炳三区的路边一个200平米的门面,想在这里开自己的第四家分店,“我眼光一向很准,相信这次也不会看错。”从荣家成信心满满的态度中,可以折射出辖区百姓对东区城市建设的期望与肯定。
增减运算旧貌换新颜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东区的常住人口已达到了36.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6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7.97%。这样一个数据,反映了全区多年来城镇化发展的成果,也为东区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挑战。
“我们的城镇化,不仅追求数的增加,更要寻求质的全面提升。”在全区召开的一次学习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座谈会上,区委书记王海波说道。
基于这样的要求,东区在城镇化中一方面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功能;一方面加强环境的治理力度,减少城区的“暗点”。
8月12日,在攀枝花市第十四中小的建设场地,场平工作已全面完成,预计将于明年秋季正式开始招生。“以后学校修好了,我们的孩子可以就近读书了。”居住在炳三区的王雪梅,目前盼着第四十中小抓紧建好。
在东区,通过项目带动,推动城市环境改变的例子很多。“我们准备从今年起用5年时间,沿金沙江畔打造一个占地3000余亩的滨江休闲带,使该片区成为川西南、滇西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攀枝花十里秦淮河\’性城市景观带。整个沿江经济带将于今年底前开工建设。”8月12日,在滨江大道旁,该区商务部门负责人指着沿江的一大片土地,如是介绍道,离他不远处放着一块滨江休闲带效果图的展板。
在城镇化的“增减运算”中,东区城市面貌正在改变:44条小区道路不再“疤痕累累”,40余公里的煤气管网旧貌换新颜,城市绿地率达到37.85%。“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寻找美,因为美就在眼前。”在东区举行的一次中小学生演讲比赛上,一名小学生动情地说道。
新闻推荐
创意,是攀枝花走向繁荣的动力。当一个充满温情的创意在城市落地时,一场孕育着未来无限可能的变革正在发生。为确保景观打造的科学性,攀枝花出台了《攀枝花市城乡风貌塑造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涉及城市...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