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根据马列主义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阶级斗争形势,1922年召开“二大”便决定和国民党与其他革新团体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并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央领导出现三次左倾机会主义,不但未主动争取同盟者,还把可以团结的中间势力当作“最危险的敌人”,使自己陷于孤立,导致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批判左倾机会主义,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1939年毛泽东便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总结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历史已经证明,西安事变的爆发与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艰难维系,八年抗战的坚持与最后胜利,都离不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影响和统一战线工作的巨大贡献。
在中国革命进入新高潮的形势下,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其第五条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1日,毛泽东致函在香港的主要民主党派领导人,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拟定施政纲领“时机已经成熟”,主张先开政治协商会议进行讨论。5月5日,各民主党派领导人联合致电中共中央,盛赞“五一”口号“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并通电国内外公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1949年9月,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一起,在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忠诚合作来决定中国一切问题。”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的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有31名,接近半数。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中,有3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政务院4位副总理中,有2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黄炎培);政务院21位委员中,有11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政务院所辖34个部、委、院、署93位负责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占42位,其中担任正职的有15位。新中国第一届人民政府的阵容,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联合政府”的基本性质和鲜明特色。开国大典后,11月16日即举办重要国际会议——世界工联亚洲澳洲工会理事会,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致词,介绍“中国道路”的基本经验是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仍作为最重要的法宝向世界无产阶级推荐。
新中国成立后,对统一战线政策曾有过争议。不但执政党有人认为民主党派“任务已尽”,可有可无;民主党派也认为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准备宣布解散。1950年2月,毛泽东及时拨正航向:“民主党派不能解散,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要继续发展。”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中共八大随即通过了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互相监督”的方针,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毋庸讳言,随后不断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有的民主党派组织形同瘫痪,著名的领导人和专家学者也处境艰难,甚至蒙受痛苦的折磨。但他们对中共的领导仍充满信心,忍辱负重,坚守岗位,潜心钻研,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有的还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尖端科学研究(如两弹一星)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指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执政党和参政党都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断进行深刻的反思与科学的总结,吸取历史教训,抚平社会创伤,开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拨乱反正之后,邓小平同志强调“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还特别指出中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也有过重要的贡献”。1989年中共中央文件确认:各民主党派是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反对党。又经过15年的实践与变革,根据新时期的形势与任务,对民主党派的表述更加全面和明确: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这样充分肯定民主党派的进步性与广泛的包容性,将更有利于团结国内(包括港、澳、台)和海外侨胞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国家统一大业。特别是在“坚持和完善”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的要求,昭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已提上重要议程,并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不但是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要法宝,也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统一战线将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逐渐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并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阶层利益和政治诉求。统一战线作为大团结、大联合的有效载体,通过延伸工作对象范围来整合阶级阶层关系,为实现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做出重要贡献。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还必须也可能有效实现尊重多数与照顾少数、广泛民主与集中领导的统一,充分发挥组织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重要功能。
中共十七大闭幕后,中共中央特发《感谢信》高度评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同中国共产党一起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团结合作的光辉历程,是我们党久经考验的亲密朋友。”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发挥好统一战线作为执政兴国重要法宝的作用”,“将一如既往地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真诚相待、密切合作”,热忱希望“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而中共中央致民盟十大贺词更高度评价:“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中国民主同盟,具有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盛赞“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阶段,民盟以爱国的情怀、踏实的作风、扎实的知识,团结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走出了一条爱国、革命的光荣道路。”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们自当坚持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信念和前进方向,进一步打牢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作者单位:民盟攀枝花市东区支部)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建强报道)攀枝花市校安工程,共涉及学校269所,1103个单体项目,面积1528697平方米,资金需求130586万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学校147所,开工495个单体项目,开工面积644485平方米,完工学校95所,完工418个...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