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荟琳 实习生 张舟
7月21日,在火凤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几名工人正忙着将氯化钾装袋、过秤、密封,在他们身后,雪白的结晶氯化钾从一条轨道上缓缓滑下。如果不是该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很难想象,生产氯化钾的原材料竟是炼铁后废弃的烧结灰。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原材料。”顺着火凤凰技术人员手指的方向望去,车间二楼的一个角落里堆满了从攀枝花市钢铁企业里运来的烧结灰。“这些烧结灰是钢铁企业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烟尘二次资源,目前处理的方式就是将其返回烧结,这种方式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并且会影响高炉的使用寿命和钢铁的质量。”
就是这些钢厂眼中的废弃物,在这里却“浴火重生”变成了宝贝。随着攀西地区钢铁、钒钛、煤等资源的深度利用,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将研发的重点转到对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火凤凰便是这众多企业中的一员。通过一年的研究,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其中低品位的铁可以富集,富集后的铁精粉能达到作为炼铁原料入炉的规格。同时烧结灰中富含的钾、铅、铜等还是我国紧缺的资源,可以进行综合回收利用,剩下的废渣还可供水泥厂利用。
为了演绎由灰变宝的奇迹,该公司加大研发新的技术体系,投资3000万元,建设一条日处理烧结烟尘70吨的生产线,每年产出氯化钾3000吨,富铅银料7000吨。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于去年9月建成后进行试生产,现已实现达产达效。目前,项目已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科研项目鉴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正计划申报攀枝花市科技进步奖并进行专利申报。
“我们现在也只是实现了初步分离,下一步,我们还计划把氯化钾加工成钛白粉生产所需的盐处理剂。如果成功,光是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我们带来1亿元的产值。”火凤凰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将工业废弃物实现回收利用,他们的路还很长。下一步,他们将以现有产业为依托,立足攀西地区,研发新的技术体系,在广度上研发多种工业废弃物利用,在深度上进一步提升初级产品的附加值。
新闻推荐
俗话说:“七月七,小红枣儿甜似蜜。”如今,在攀枝花的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里,“银江安国冬枣”常常供不应求。在东区科技局近3年的大力扶持下,以银江镇当地人曹安国本人名字注册的“银江安国冬枣”逐渐...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