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洁
从2006年的290.07亿元,到2010年的523.99亿元,攀枝花经济总量连跨3个百亿元台阶。
这种连续跨越的发展速度,让攀枝花人喜悦和振奋。然而,审视自身潜力,环视周边发展,我们又深感差距。
为此,市委报告深刻剖析攀枝花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6年经济总量突破1200亿元;特色产业形成体系,成为更具影响力的中国钒钛之都和特色经济强市;阳光花城活力绽放,基本建成省际商贸和物流中心;社会建设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幸福,2016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8000元和14000元以上。
动力源于美好的前景,成功基于不懈的追求。报告提出的目标,紧扣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需求。坚信在新一届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共产党员、各族人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执着的精神,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团结奋斗,我们定能建设一个经济实力更加强大、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精神文化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幸福和谐的攀枝花。
“钒钛之都”——幸福之基
新起点,必然存在新的矛盾与挑战。市委政研室负责人将其概括为:人民群众对于公共品与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政府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资源环境约束与攀枝花未来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正因如此,在这个承上启下的新起点,“发展仍是硬道理”,是我们解决矛盾的物质前提。
攀枝花,发展潜力在特色优势资源,希望也在特色优势资源。过去五年,攀枝花发展格局和发展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但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的烙印仍然牢固而深刻。
因此,市委报告明确提出: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引领特色产业加速崛起。紧紧抓住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机遇,大力促进“两化”互动,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主导产业突破发展,为攀枝花人民的幸福生活夯实经济基础。
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城市兴。企业兴则工业兴,园区旺则产业旺。
“激活二次资源”“‘6+2’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百亿工业园区”……这些出现在市委报告中的字眼,表明了攀枝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与方向。
市委报告提出,注重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努力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新突破;注重引领产业集约发展,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注重引导企业入园发展,重点打造特色鲜明的工业集中区;注重强化工业支撑体系,努力提高生产要素综合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基地,构建强大的新型工业体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构建各种经济竞相发展生动格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攀枝花,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27日,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省高招委,攀枝花市、西区两级残联协商后,决定补充录取西区脑瘫学生冯森到该院信息工程系就读,帮助身残志坚的冯森圆梦大学。当天上午,机电学院和市、区两级残联将录取通知...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