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苏勇文图万元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年月一则消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09-29 14:2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苏勇文/图

“2680万元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9月,一则消息传遍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原本寂静的山村几乎在一瞬间沸腾起来。

“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老辈子几代人也想不到。”还在田间地头忙于耕种的村民们甚至来不及想象村子的未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悄然兴起。

2680万打造“彝家第一村”

“根据规划,我们准备投入2680万元打造迤沙拉村。平地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阳军表示,在打造和包装历史文化名村方面,迤沙拉有独特的优势。

据何阳军介绍,迤沙拉村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村里居住着374户1535人,其中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数的96%,是西南地区‘里泼彝族\’最具地区性和民族特色的自然村落,被誉为‘天下彝家第一村\’。”

“迤沙拉村和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杨家沟村、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等历史文化名村不同,打造的过程中,应突出民族和地域特色。此次投入的2680万元经费,主要用于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增添打造历史文化名村的内涵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何阳军表示,历史文化名村需要丰富的文化内涵,仅靠硬件设施的打造远远不够。

迤沙拉村支部书记张树舟介绍,此次对迤沙拉村的维修和改造,主要包括硬化村内核心区巷道、道路;新建一座民族文化广场;改造核心区农户内外墙、庭院、厨房;改造全村饮用水和厕所,整治绿化村庄环境;建立种植养殖合作社组织(协会),对牛羊进行集中圈养,发展牛羊畜牧养殖产业;进行葡萄品种改良种植,扩大葡萄沟种植面积,打造观光旅游农业等。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用于打造迤沙拉的资金共计2680万元,目前已筹集到2175万元,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建设保护修建资金475万元,四川省民族新村建设项目资金500万元,水利建设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共计1200万元,整个工程预计到2013年完成。

“改造后的村民房屋将统一为红墙瓦屋、庭院栽种花草,村里的道路为青石板。”迤沙拉村委会有关人员介绍,与历史文化名村打造同时启动的还有迤沙拉民族新村建设,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将对全村374户民宅进行厕、水、燃气改造。牛羊等牲畜将迁至集中场地统一圈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废水统一排放。新村建设完成后,迤沙拉将是一个干净文明,到处花草飘香、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村民们平时在村里或者私人开办的工艺品加工厂上班;夜幕降临,则可以到1000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唱歌、跳舞,或听谈经古乐。

借助民族特色发展旅游产业

何阳军对记者说:“我们将以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具有彝族民居风貌的民族新村为契机,发展平地镇迤沙拉村的旅游产业,吸引更多商家到村里投资。”

记者问:“迤沙拉村有什么样的旅游资源,仅凭‘历史文化名村\’的招牌能否把迤沙拉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景点?”

“谈经古乐、古民居、里泼彝族的特色饮食等,都是迤沙拉村特有的旅游资源。”何阳军说,迤沙拉村的谈经古乐享誉全国。据考证,明朝“洪武”年间,开国皇帝朱元璋派遣沐国公沐英率领35万大军入滇屯田戍边,其中一支来自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的军队来到这里驻扎。后来这些戍边的官兵大多数回不到老家,就在当地安家落户,与这里的彝族人通婚,繁衍后代。由于在这里安家落户的官兵有许多精通音乐,带来的音乐便在这里流传开来。这种音乐没有乐谱,属于口口相传。以前这种音乐被称为经调或者洞经音乐,现在被称为谈经古乐或者金沙古乐,这种音乐和纳西古乐不同,纳西古乐(洞经古乐)主要表现为平稳、庄重和肃穆,攀枝花迤沙拉村的谈经古乐则是具有江南丝竹的韵味,轻柔细腻,悦耳愉人。

何阳军说,迤沙拉的古民居沿金沙江西岸台地而建,为苏皖和徽式建筑风格,虽然大多数重建于清康熙年间,但房屋全部采用青瓦白墙、土木结构,雕花窗户、板壁、檐梁、墩柱、桌椅,处处可见精妙的雕刻艺术。“合和聚财”风水氛围的四合院,蕴含明清时代建筑风格,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省、市考古专家曾多次来迤沙拉村进行踏勘研究。

“里泼彝族的九大碗、烤羊肉,体现茶马古道风情的赶山歌、里泼彝家风情的打跳舞都很有特色。每年还有充满民族风情的火把节、赛装节、庙会等。”迤沙拉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起光禄说起迤沙拉的民族文化特色滔滔不绝,他认为,经过传承和挖掘,民族饮食、歌舞、节庆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丰富历史文化名村内涵的载体。

村民充满期盼

9月23日8点10分,平地镇迤沙拉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6岁的村民起光禄吃完早饭,从卧室里拿出二胡,坐在院子里的一簇三角梅旁,调整了一下琴弦,手一拉一按,充满古风韵味的旋律传出,飘散开去。

“现在我在家里拉曲子,以后村里的民族文化广场修好了,我就到广场去演出了。”起光禄告诉记者,今年8月,省民宗委批准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投资2680万元打造民族新村和历史文化名村。按照市、区、镇的规划,迤沙拉不仅要建成历史文化名村,还要借势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加工业,将迤沙拉打造成一个民族特色景区。”

记者问:“听说2006年就有商家准备投资打造迤沙拉,后来为什么搁浅了?”

迤沙拉村党支部书记张树舟告诉记者,2005年11月,迤沙拉村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总局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消息传开后,吸引了许多商家前来,成都一家公司来迤沙拉参观考察后,决定投资打造迤沙拉村。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村民都充满了期待,可没过多久就没消息了。”村民毛光里说,前来投资的公司经过仔细测算,发现打造历史文化名村的投入非常大,最终放弃了。

“现在,政府投资打造迤沙拉,今后村子的发展更有盼头了。”村文书毛建桦说,迤沙拉村虽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外界的知晓度并不高。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那么,在村民心中,历史文化名村究竟是什么样?当地人借助历史文化名村的品牌效应又能得到哪些实惠?

“迤沙拉村成为旅游景区后,农家乐的生意应该会更好。”村民纳万红告诉记者,现在,每年到迤沙拉游玩的游客不过六七百人,他家的农家乐生意很差,只能勉强维持开支。纳万红最希望旅游景点打造成形以后,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村民张正维告诉记者,自己种了两亩多葡萄,单靠零散销售,效益很一般,“如果迤沙拉形成了旅游景区,来的人多了,葡萄应该好卖些。”张正维琢磨着,等景区形成了气候,就把自家的葡萄园打造成农业观光园。

“搞苴却砚加工,每年的收入大概在4万多元。如果迤沙拉景区形成了气候,把苴却石加工成旅游纪念品卖,销路可能还不错。”面对记者,村民起万伟表达了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村民对迤沙拉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许多人都在谋划着未来的发展。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人更期望“名村”的品牌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提供支撑。但论及历史文化名村的内涵时,对大多数村民而言还只是一个过于抽象的概念。

距离“历史文化名村”还有多远

“9月初,村里开村民大会,村支书张树舟讲了新村建设和打造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要性。如果打造好了,我们能凭借这张招牌搞旅游开发。”村民纳万学告诉记者,过去,村里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一年到头靠天吃饭,只能维持基本开支。如果村里搞旅游开发,赚钱做生意的机会就多了。“我准备开家‘农家乐\’,让游客来品尝一下我们里泼彝族的九大碗和包谷酒。”纳万学说。

张树舟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规划,迤沙拉村将利用旅游扶持资金,重点打造几家特色“农家乐”,完善餐饮、住宿、娱乐设施,对开办“农家乐”的农户进行补助,对投资发展苴却砚、民族服饰、民族木雕等产业农户每户补助2.5万元。

何阳军告诉记者,迤沙拉村是个贫困的少数民族村,每年上级政府都有拨款帮扶村里发展,但资金缺口依旧比较大。根据预算,迤沙拉村此次打造项目总共要花费近5000万元。目前,上级拨款和自筹资金加起来已有2000多万元。下一步,镇里一方面会向上面争取资金,同时将加大一方面招商引资力度,在村里开办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经济发展。

“将迤沙拉村打造成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不仅需要对原有古建筑进行维修保护,还要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发掘传承,同时需要投入资金进行包装和宣传。”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唐柱说,攀枝花是一座工业城市,知名的旅游景点不多,充分挖掘迤沙拉民族文化特色,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对于攀枝花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的积淀具有积极作用。

新闻推荐

机电学院助残障学子圆梦

27日,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省高招委,攀枝花市、西区两级残联协商后,决定补充录取西区脑瘫学生冯森到该院信息工程系就读,帮助身残志坚的冯森圆梦大学。当天上午,机电学院和市、区两级残联将录取通知...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苏勇文图万元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年月一则消)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