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夕,记者来到西区河门口棚户区搬迁户的新家园——“河西锦苑”4号楼1单元16号周从敏大爷家。
一进门,就看见老两口忙着收拾新房子。“老头子,旧缝纫机放在阳台上,小电风扇摆在客厅。”站在两室一厅的新居室,70岁的周从敏和69岁老伴刘楚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老头子,快点过来帮我收拾一下厨房。”在厨房擦洗灶台的刘楚全不停地忙碌着。
记者看到,厨房的墙上贴满了白色瓷砖,角落里放着一个崭新的大冰箱。“冰箱花了6500元钱,是搬新家时添置的新电器。”刘楚全笑容满面地与记者闲聊起来,“厨房又大又宽,合了我的心意,这几天要把厨房好好收拾一下,等孩子回来给他们做一顿丰盛的菜肴。”
“往年过中秋,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今年因为搬新房了,客厅也大,一家人聚在新房子里过团圆节,热闹热闹,给新房子添点喜气。”刘楚全告诉记者。
“这个房子一共10万元,自己只掏了1万多元。”周从敏说:“过去,一家5口住在摩梭河社区山坡上的平房里,冬天漏风、夏天漏雨,阳光都照不进来。”行路难、如厕难、居住环境差、配套设施缺失一直困扰着他们。
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家,是周从敏一直以来的愿望,攀枝花棚户区改造帮他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
棚改后的新生活将带给这两位老人无穷的新体验。“以前到处嘈杂纷乱,现在这里安安静静;以前屋窄拥挤,现在儿子、孙女都可以住在一起,让我享享天伦之乐。”看到老头子的得意劲,老伴刘楚全开心地说:“这里环境好,坐车、看病都方便,我们都很满意。”
临走时,记者在“河西锦苑”小区看到,有的居民在物业办公室内领钥匙、签订购房合同;有的居民在楼下挑选新沙发、太阳能热水器;有的居民在装修房子,大家虽然很忙碌,但脸上却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
记者手记:
当周从敏向记者讲述他在棚户区居住的日子时,让我想起了路遥写的书《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就住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棚户区里。如今从漏房到楼房,从低洼地到小区院,从整天愁眉苦脸到如今喜笑颜开……因为棚户区改造,基层困难群众正在一步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房子变大了,变好了,变安全了,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满意,还是满意。”听到从棚户区走出来的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记者的心情也受到感染,舒畅万分。改造棚户区,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老百姓高兴了,我们同样高兴。
新闻推荐
9月12日,攀枝花阳光明媚,大街小巷洋溢着节日的气息。65岁的原市某建筑公司退休职工李铁成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园参观。退休后,李铁成和爱人迁至成都居住,离开攀枝花已有五...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