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仁和区大龙潭乡的大山深处,一抹流动的“橙红色”成为了山里别样的点缀。他们是电业部门的巡线工人,徒步穿梭在各基杆塔之间,悉心守护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
早上8点,穿上橙红色的工作服,背着相机、水壶、望远镜和一些必备的工具,攀枝花电业局线路运检中心一班的8名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巡线工作。
“把绝缘棒拿上。”胡林一边分发绝缘棒,一边介绍,“没路的地方这个可以用来探路,还可以防蛇。”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汽车驶到离杆塔较近的位置。工作人员开始分成两人一组,拿着绝缘棒,一步步朝着前方的输电线路走去。
行进几分钟后,胡林来到了当天要巡视的第一个基点——平鲊东线46号直线塔。“日常的巡线主要是看铁塔是否牢固,线路通道是否畅通,有没有影响送电的因素。”
只见胡林一边拿着扳手在铁塔上敲击,一边侧着耳朵仔细聆听其发出的声音。“如果螺丝松动了,声音就不一样。”干了20年的线路运检工作,他已经可以凭借铁塔发出的声音辨别铁塔是否牢固并精确找出螺帽松动的位置。
“简单的螺丝松动我们可以在巡线过程中就可以解决了,现场不能解决的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和精确位置,以便后面集中检修。”胡林的搭档王建伟一边仔细填写巡线结果统计表,一边介绍。
在前两个基塔杆处,脚下的羊肠小道还依稀可见,但行走了20多分钟后,眼前已经完全没有道路了。对此,胡林和王建伟已习以为常,脚下的速度丝毫没有变缓,熟练地穿梭于各个树林间。“只要是工作时间,我们都是在山上走着的,这对我们来说当然不是难题了。”
“小王,这根杆号不是很清楚,你记一下,这个接地极开始锈蚀了,拍张照片。”在每个基杆塔前,胡林都要取出望远镜仔细观察每根导线,看看有无缺陷,同时还要拍下照片,精确标出杆塔存在的缺陷。
“这周我们巡视的是110千伏平鲊东西线,是由平地变电站到拉鲊变电站的输电线路,全长26公里,是电气化铁路专用线。”胡林介绍。
尽管杆塔间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胡林表示,由于杆塔都修建山上,巡线时两个杆塔间走上1个多小时是常有的事。
“现在还是工作比较轻松的时候,日常巡视一般是两个月一次,重要的线路一个月一次。在雷雨季节和风季,我们会加大工作力度。”胡林介绍。“今天我们已经是轻装上阵了,集中维修线路时我们要带上绳子、滑车上塔操作,负重差不多是50斤。如果碰上带电作业的话就得接受电与高温的双重考验了,穿上绝缘服,即使在冬天,也像蒸了桑拿一样,浑身上下衣服都汗湿了。”胡林介绍。
在电业局线路运检中心,一共有三个班,29名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要负责攀枝花五区县内35千伏、110千伏和220千伏共1545公里长线路的日常巡视和维修,并悉心守护输电线路和线路上杆塔的运行安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江潇)12月8日,记者从市商务和粮食局获悉,总投资1.83亿元的攀枝花现代粮食物流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5500万元。据了解,攀枝花现代粮食物流项目是全省规划建设的7个二级粮食物流节点项...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