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荟琳
他说,这座城市城如其名,他和这座城市约定每年都会回来看看。
他说,因为阳光,这座城市美得与众不同。他和这座城市约定一定要把阳光推销出去,不仅为自己,也为周边城市的人们。
他说,这是个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他和这座城市约定,退休后,他就来这里定居养老。
他叫史本山,是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副院长。自从2007年当选为省人代表后,史本山被分组到攀枝花代表团,从此,他和阳光花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个约定:
为攀枝花发展出谋划策
“这座城市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丽,这里的人就像这里的天气一样热情好客。能够成为攀枝花团的代表,我觉得非常高兴与自豪!”2007年第一次到攀枝花出差的史本山,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每年都要到攀枝花走走看看,要多为攀枝花发展出谋划策”。从那时起,史本山在心中同攀枝花定下了第一个约定。
“我是攀枝花团的代表,我也算是一个攀枝花人。”每次发言,史本山总是以这句话开头。为了履行好代表职责,五年时间里,史本山多次到攀枝花调研,为攀枝花争取各种省上的支持,用他自己的话讲这是代表应尽的职责,也是作为一名攀枝花人应该做的事。
第二个约定:
这么好的阳光一定要推销出去
2010年12月的一个早晨,史本山带着十余名学者来攀考察调研,他向朋友们这样介绍攀枝花:“这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美丽与众不同,欢迎你们常来看看。”那是史本山第一次冬天来到攀枝花。午后,他叫上同行的几个朋友一同晒太阳,“这么好的阳光一定要推销出去,不仅仅是为攀枝花,也为周边城市的人们。”史本山暗暗承诺,这也成了史本山与攀枝花的第二个约定。
从此以后,史本山成了攀枝花的宣传员,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把“攀枝花”带到哪里。“现在我身边很多朋友、同事过冬都会去攀枝花。”说道这里,史本山的脸上露出微笑。
第三个约定:
到阳光花城定居养老
“海南岛有阳光海滩,我们这里有阳光沙滩;你可以错过海南岛,但不能错过攀枝花;要孝敬爸妈,就带他们到攀枝花;欢迎你到攀枝花度假安家”在分组审议时,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讲的一段广告词,如今已经被史本山记在心里,“以后介绍攀枝花,就说这一段。”
“交通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一天不突破,阳光康养产业就难以做大。”史本山坦言,不是每一次的推销都能成功,交通常常成为史本山推销攀枝花的“拦路虎”,“很多朋友都和我说,其实他们都挺想到攀枝花看看,但因为买不到火车票只好作罢。”
“我相信交通方面的问题会慢慢得到改善。”一边说,史本山一边将省政府工作报告翻开,熟练地找到了其中关于全力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的内容。“积极推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加快丽攀高速公路建设”这些关于加快攀枝花交通的内容,让史本山兴奋不已。“高速公路通车后,我一定带着家人一起去攀枝花。如果条件允许,等我退休后,就去阳光花城定居养老。”史本山说,这是他和攀枝花的第三个约定,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约定就能实现。
新闻推荐
1月13日一早,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村民夜和荣和丈夫便忙得不可开交,洗菜、切菜、炖肉……他们在忙着为即将到来的客人准备晚餐。“今天晚上有7桌客人,提前就预订了的。”春节临近,催热了阿署达村的农家...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