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攀枝花,活跃着一支深受百姓喜爱的文艺团队——东区艺术团。这个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在社区演出文艺节目上千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团员”来自群众
东区艺术团是东区老百姓最熟悉的文艺团队。今年它刚刚10周岁,30多名成员平均年龄40岁,其中有工人、教师、医生、护士、个体户、机关干部等。虽然职业不一样,年龄也相差极大,但他们对文艺的热爱,却是一致的。
66岁的李碧勤老人,是东区炳草岗街道居民,市政府退休干部。他爱好文艺,当学生时,曾任重庆大学宣传队负责人;参加工作到攀煤后,是企业里的文艺骨干;调入市歌舞团后,是政府文艺活动积极分子。
2001年,东区艺术团成立后,李碧勤成为队员之一,负责组织乐队,自编自导文艺节目,为辖区居民服务。其自编自演的乐曲,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并获市、区群众演出一、二等奖。
攀钢职工、东区艺术团演员贾世梅。10年来,她和东区的文艺爱好者们到区文化馆排练节目,每年为辖区群众表演文艺节目30余台次。“过年,是我们最忙碌、最受欢迎的时候,周边区县的许多社区都邀请我们去表演,台下常常是拥满男女老少,气氛爆棚。”
63岁的薛道云,是东区枣子坪街道枣树坡社区居民,攀钢退休职工,曾是企业文艺骨干。在东区艺术团,他是文艺活动积极分子。他编导的歌舞《红军不怕远征难》、相声《小字辈》等文艺节目,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并获市、区群众演出一、二等奖,省、市电视台曾进行过专题报道。
薛道云说,艺术团是一个能带来健康与和谐的团体。以前,社区老人晚上除了看电视、搓麻将,几乎就没有其他事情做了。现在大家聚在一起跳舞,不但风气好,而且能够锻炼身体。
银江镇五道河社区党支部书记管晓风是活跃在社区舞台上的文化传播者。从小喜欢文艺的管晓风,于2001年参加东区艺术团。团队只要有演出,她都踊跃参加。“艺术团的诞生,离不开文化惠民政策。记得2004年下半年,市里的舞蹈老师来区里免费教大家跳舞,大家一下子都迷上了。虽然跳得不出彩,但大家乐此不疲,会议室、路灯下、空地上、大会堂,到处留下我们的身影。”管晓风说,虽然不是专业团队,但她们仍频频被邀请去参加各种表演。
成长离不开支持
“‘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能胜\’是艺术团的一大特点。艺术团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在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时,行动迅速,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老百姓,传递到千家万户。不仅上级满意,群众满意,团员们自身也有一种成就感。”
近日,东区艺术团负责人曾章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东区艺术团既是一支文化艺术的宣传队,更是一台“和谐社会”的宣传播种机。“艺术团成立以来,在社区演出文艺节目上千场。现在在社区,跳跳舞,吼两嗓子,老头、老太婆个个是主角、个个是明星。”
曾章秋告诉记者,为了发挥这支群众性文艺团体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东区区委、区政府加强领导,给艺术团制订了演出计划,每年给艺术团补贴一定数额的经费。同时,为提高艺术团整体素质,东区文体局面向社会招聘演员,把有一定表演基础、热心社区文艺的艺术人才吸引到艺术团,重点培养,从而保证艺术团的演出质量。在此基础上,为增强艺术团的凝聚力,培养演员的团队意识,东区文体局还制定了三条办法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每年年终对表现较好的演员进行表彰、奖励;积极组织骨干演员外出观摩、学习;每逢演员生日,艺术团都要送上一份精致的小礼物以示祝贺。
“在政府的支持下,东区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因其浓厚的草根情结和乡土气息而备受追捧。”曾章秋讲。
百姓喜欢的就是好的
12月16日上午,炳草岗竹湖园广场,东区艺术团正给市民奉上精彩的文艺节目。台上,十几个中老年人,有的在弹奏丝竹管弦,有的在击打锣鼓铜钹。生旦净末丑,好戏连台,演唱流派纷呈,活脱脱一个戏剧“大串烧”。
台上演得尽兴,台下看得过瘾。
竹湖园社区居民王中荣说:“东区艺术团演出的文艺节目,让老百姓既能欣赏到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又能看到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化。”
曾章秋讲,近段时间,每逢周六,艺术团都向群众公演,每次演出均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赞誉。“更值得一提的是,演唱团中的部分演员每天早晨还到公园为晨练的人们演唱,为公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社区需要文化,‘送来的\’不一定适合。只有当地培育出来的,才是最受当地百姓喜欢的。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给攀枝花注入了更多快乐元素。对攀枝花市民而言,群众文艺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一位关心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人士说。
“十年间,东区艺术团的舞蹈《红色交响》、《世纪春雨》、歌曲《精忠报国》、小品《闪光》等节目,分别获得了省、市群众文艺演出一、二、三等奖和编剧一等奖、表演二等奖等殊荣。”曾章秋介绍,近十年来,东区艺术团自编自创舞蹈40余个,声乐节目60余个,小品20个,承担了市、区指令性演出100余场,商业性演出51场,文艺宣传演出30余场。
新闻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形成区域人才小高地和产业人才大集群。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大力推行“项目+人才”聚才模式,加快建设区域人才高地。【热议】刘忠杰(市人大代表):在人才...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