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各方人士聚首首届青年创业论坛,探讨如何推动青年创业——
□本报记者 张通
青年创业环境如何改善?怎样解决青年创业过程中资金、人才、市场等问题?
攀枝花是全省首批3个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之一,今年7月,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但在打造“创业攀枝花”品牌过程中,还存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先天不足,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11月28日,在2012攀枝花首届青年创业论坛上,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和创业成功者等各方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推动青年创业。
烦恼一:创业成本高,贷款难建议:小额贷款实行免担保
张正2010年从攀枝花学院艺术专业毕业,在攀枝花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创办了一家商务服务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
回想起来,张正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音响设备、服装道具等都需要前期投入,加上人工成本,公司在开始的一年里亏了几万元。”张正告诉记者,他尝试过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但需要公务员担保,他又缺乏这方面的资源,只好自己筹钱。
张正的情况在攀枝花市大学生科创孵化园并非个案。孵化园自2011年4月建成投用以来,孵化项目累计达36个,目前与园区外企业签订合同超过1000万元。然而,园区36家创业企业没有一家申请到小额贷款,另外,企业要承担三分之一的场地租金,物业费和水电费也需自行解决。孵化园负责人之一冯利坦言,创业成本高是青年创业面临的很大挑战。
为此,攀枝花学院副教授刘光辉建议,要健全青年创业资金扶助体系,形成集政府资金、学校和社会资金于一体的创业投资体系,小额贷款实行免担保政策,同时简化学生创业企业办理流程。
在税收优惠方面,攀枝花市地方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大学生创业要把项目与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紧密结合,建议国家出台专门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以降低创业成本。
烦恼二:缺乏实战经验、人脉资源建议:完善项目库和专家库
攀枝花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运行一年多来,先后有3家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退出。“三文鱼”团队所创办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鱼”团队在攀枝花首届青年创业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随后在孵化园创办企业,主攻芒果深加工产品。但比赛和现实毕竟不同,由于市场判断失误,加上操之过急,公司最终无法继续运行。
大学生往往缺乏实战经验和人脉资源,创业尤为艰难。为此,攀枝花相关部门建立了创业项目库和专家库,为青年创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攀枝花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袁铁峰介绍,在创业项目库建设中,该市利用网络资源,征集和发布创业项目,经过专家评审后把适合攀枝花的项目免费提供给大学生创业者;专家库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等政策型专家、高校教师和社会专业人才等知识型专家、成功创业者等实战型专家,由政府支付咨询费用。
“今后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和专家库,在创业指导专家服务上,继续开展‘一对一\’帮扶和预约服务。”袁铁峰说。目前,攀枝花正积极落实“1+1+1”(1个政府主导、1个机构承办、1个部门配合)的孵化基地建设模式,搭建更好的创业平台。
刘光辉建议,各类学校要完善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创业知识和能力。
【新闻链接】
攀枝花举办第二届青年创业设计大赛
本报讯 (记者 张通)11月29日,攀枝花市第二届青年创业设计大赛决赛在攀枝花学院举行。据了解,本次比赛共有76支队伍、450名选手参赛,参赛项目涉及生态农业、文化传媒、医药医疗、现代服务业等诸多领域。
赛后,大赛组委会将对入围选手进行创业扶持,跟踪从项目确立到创业实际运作的全过程,其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如在一年内实施创业项目,可享受10万元以内免担保小额贷款和创业贷款利息补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佳记者梁现瑞)1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公布了《特殊和稀缺煤类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四川省攀枝花矿区被纳入特殊和稀缺煤类管理范围。按照该规定,特殊和稀缺煤类矿区的资...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