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勇
9月11日,攀枝花召开苴却砚文化项目的概念性设计方案汇报会,审议中国苴却砚文化创业产业园区文化创意暨概念性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苴却砚文化项目位于仁和区大河沿岸,按照目前的规划设计,其核心区将建设苴却砚文化体验区、中国苴却砚文化博物馆和金沙奇石文化创意园。为把项目建设成为精益求精的产业文化展示区、旅游产品展示区、文化休闲区、阳光度假区,规划设计单位多方征求意见,数易其稿。
与会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学者认为,与以往方案相比,本次推出的设计方案总体布局更为优化,文化主题更为突出,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更为协调。与此同时,也有专家学者发问,既然是打造苴却砚文化项目,文化元素在哪里?
文化创意的元素太少
苴却砚文化项目作为旅游项目,首先要考虑游客来了看什么?它的看点在哪里?仁和区苴却石行业协会会长任秉惠首先抛出了话题。
他认为,苴却砚文化项目应该植入文化的理念,但这点在设计中体现不足。中国的砚文化博大精深,而不仅仅局限在苴却砚的展示上,更应该有标志性的文化主题建筑,为游客提供一个展示、生产、制作苴却砚的场所。
一直以来,攀枝花办书画展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攀枝花的文化学者刘成东建议把苴却砚的收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建设的苴却砚博物馆,也可用来办书法展等。
这引起任秉惠的强烈共鸣:既然苴却砚博物馆不应只是陈列苴却砚的仓库,还可以搞文化展等可经营的项目,那么博物馆的体量就不能小,建设一座中型的博物馆,需要占地3000多平米,展品达1000件以上,这是条“硬杠子”,所以希望博物馆的体量再大点。
建议成立咨询委员会
“苴却砚博物馆的位置有点偏,应该放在文化体验区,特别要把苴却砚文化、作坊的元素植入进去。”攀枝花市文联主席李平告诉记者,项目设计的商业密度过高,但对文化元素的挖掘还严重不足,这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过去苴却砚被当作地摊货,哪里都能买卖,现在打造苴却砚文化项目,苴却砚这一宝贵的文化砚品将告别路边货,进入博物馆展示,攀枝花的文化学者王文君对此深感欣慰。
但他认为,设计理念还需细化,设计方应该对苴却砚文化的概念进行系统分析,理清苴却砚的枝、干、叶,深入挖掘苴却砚的文脉,在设计中才能植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创意元素。“外地单位做设计很大气,但接地气严重不足。”王文君甚至建议政府成立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像苴却砚文化项目,可以先咨询文化专家,搞清楚文化内涵与文脉,在做规划设计时少走弯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秦勇)10月8日,据攀枝花市消防支队透露,为提高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9月份起,攀枝花已实行消防设计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分离制度,从明年2月起,开始实行消防验收消防设施现场检测与行...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